邸夢
摘 要:書法從廣義上講是指書寫法則下的文字符號,代表著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文化精神與內涵。書法文化的區域研究主要是當前一些學者和專家在不同角度對書法文化的分析與探索,其目的是讓書法文化藝術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不被遺忘,保障民族文化與國家瑰寶的傳承性。
關鍵詞:書法文化;區域
藝術總是處于某種文化中,書法文化從這一角度來說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背景與民族傳統特色的展現,在書法文化的呈現中有了更為良好的傳承形式。那么在科技發展迅速的當下,以區域劃分的角度來研究和分析書法文化是促進其保障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促進藝術豐滿的有效方式。
一、書法的空間區域研究
在當前書法的發展進程中,書法文化的區域性問題已經引起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注意。首先從空間區域角度也就是地域的空間分布來說,對不同地域書法文化的特征和形成機制進行有效探索。地域空間研究比較注重書法文化的空間范圍差異和表象差異,還有不同層次意象中的區別性,同時民族性因素與國家文化之間的國度性因素也是書法文化地域研究的重要內容。[1]
對于我們國家而言,自鴉片戰爭之后才有了所謂的“睜眼看世界”,而書法文化也就從這個時間點開始產生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和碰撞,也就造就了空間維度的不同性,地域之間不同書法的表現形式逐漸引起重視。而從國外角度來說,最近的與韓國、朝鮮、日本之間的書法交流比較密切,遠一點與歐美、中亞、西亞等國家之間的溝通比較稀疏,這種地域空間上的文化交流讓書法藝術有了更為明顯的中華文化特性,最終形成了獨有的中華書法文化藝術。
二、書法的時間區域研究
書法文化的時間區域研究具有比較性特點,以我國從古至今的朝代發展時間為基礎,各歷史時期中著名人物之間的書法比較十分明顯,比如被譽為“書圣”的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擅長隸書、草書等,唐代杰出書法家顏真卿擅長楷書,且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所以說不同時期之間的書法文化藝術比較性非常明顯。
書法文化從時間的發展形態上研究有三個方面的特點:1.世界范圍內的書法文化差異在逐漸減小。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現代先進科技的應用儼然成為時代主流,計算機與互聯網的普及讓書法文化實現了電子數字化,然后通過打印的形式減少了不同書法之間的差異性呈現。2.文字體系中的書法文化作品之間互相影響。書法藝術呈現方式的多元化讓有著不同特性的書法產生了融合,書法的創新和推廣過程出現了相互間的熏陶。3.新時代下書法文化的表現形式產生了共通特點。譬如說大量文字在書法中都有著非常獨特的造型和線條藝術,粗細、布白等特點明顯,[2]但經過不同書法和文化之間的沖擊,文字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形成了共通性,這在時代發展背景下既是優點也是缺點。
三、書法文化區域的實踐
在當前書法文化的發展進程中,書法文化區域實踐注重以文化景觀為基礎的書法研究。不同時期的書法家對國家書法文化藝術表現呈現不同文化景觀,單獨從我國來說就有長卷、信札、屏風、掛軸以及風景園林相關的碑刻、匾額、楹聯等等,不同類型與風格的書法文化作品蘊含著不同的精神文化內涵,也是一種文化藝術追求的展現。當前現代社會領域中,這種書法文化藝術的不同區域維度展現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并且提升了一些風景地區的文化氛圍,從現代經濟角度而言達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書法文化的區域劃分
關于書法文化的區域劃分有以下幾方面:1.漢字書法文化區,這主要包括以我國為首的韓國、朝鮮、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國家,主要工具是筆墨紙硯,漢字書法區相對而言講究情感的抒發和自然美的呈現,邱振中先生認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逐漸興起了一種現代風格的書法創作。他借鑒了現代抽象藝術的觀念和手法。”[3]2.阿拉伯書法文化區,主要是以伊斯蘭教為主導的西亞與北非國家,約旦、也門、埃及等,這區域書法文化講究的是自然流暢和雍容華麗[4];3.拉丁文書法文化區,北歐國家與多數非洲國家等,講究的是自由精湛和有效性修飾;4.斯拉夫文字書法文化區,南斯拉夫、前蘇聯國家等,這一地區更強調質樸與豪放,注重書法文字中的靈活性特點;5.印度書法文化區,泰國、緬甸、印度等,側重點是豁達與清俊,講究自身文化的美感呈現。
結語:綜上所述,文章從空間、時間等區域維度對書法文化進行了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對書法的審美、具體表現等進行了深化加強。我國書法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區域性研究與分析可以有效促進其發揚與傳承,從世界文化競爭角度而言,對中華文明精神的繼承有著積極作用。
注釋:
[1]梅淑娥.汪鐘鳴:弘揚書法文化 傳承中華美德[J].中國周刊. 2019(12)
[2]熊勇.? 要為書法文化教育正名[J].中國市場. 2010(18)
[3]邱振中.書法:七個問題 一份關于書法的知識,觀念和深入途徑的備忘錄[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34頁.
[4]畢羅. 書法行走二十年——一個西方人游覽中國書法文化(十四)[J]. 書法. 2020(01)
參考文獻:
[1]梅淑娥.汪鐘鳴:弘揚書法文化 傳承中華美德[J].中國周刊. 2019(12)
[2]熊勇.? 要為書法文化教育正名[J].中國市場. 2010(18)
[3]畢羅. 書法行走二十年——一個西方人游覽中國書法文化(十四)[J]. 書法. 2020(01)
[4]景楠. 新媒體時代語境下書法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藝術評鑒. 2020(04)
[5]畢羅.書法行走二十年——一個西方人游覽中國書法文化(十二)[J].書法. 2019(11)
[6]劉麗穎.試論書法文化如何走進課堂[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7]解小青. 試論漢字承傳的書法文化價值[J]. 美術觀察. 2017(02)
[8]周俊杰.? 一位默默耕耘的書法文化學者——西中文先生其人其學[J].中國書法. 2017(10)
[9]楊宏升.碑帖—中國書法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基石[J].漢字文化. 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