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水畫是中國繪畫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濃縮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心理結構。跟隨當今社會飛速前進的步伐,山水畫也必須得到一種質性的轉捩。面對當前時代局面,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繪畫藝術中的局限性和束縛感,在此過程西方的繪畫藝術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大量藝術家在探索路上利用“個性與創新”創造出“當代山水畫”的名詞,代表著整個山水畫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山水畫;當代化;西方藝術;新物象
一、傳統山水基本理論和筆墨技法
如今,縱觀中華文化千年歷史,承載著中國人濃重情思的是什么?水、墨兩種單純的材料是古人在宣紙上最純粹的表現形式,之后山水畫隨著歷史時代發展應運而生。
在中國社會早期儒道佛的哲學思想體系下,山水畫的內容題材、風格意境等都受其影響,使其別具一番“韻味”。從先秦兩漢直至明末清初中各個時期繪畫風格、題材、構圖、筆法等都與前人經驗和時代背景相互融匯貫通,使其山水畫達到他們各自所處階段的頂峰。隨著古代歷史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古人開始充分挖掘自然山川獨特的情感意味。早期出現展子虔的《游春圖》是山水畫逐漸成熟的開端,畫面采取皴、擦、點、染的筆墨技巧加以青綠設色在畫面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各個時期的畫家風格各異,有似荊浩般表現北方壯闊雄厚,有喜南方丘壑靜謐的董源。明代后期董其昌在《畫旨》中也明確講述了“南北宗論”的觀點,如今在當代也是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不同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畫面中不僅有南北方地域的繪畫區別,各藝術家更是有看向世界的眼光,在畫面中添加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情感也與傳統山水繪畫關鍵技法融合,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面意境。北宋時期郭熙對山水畫構圖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其中“平遠”“高遠”“深遠”為繪畫理論史做出巨大的貢獻、使山水畫平面化語言能夠展現出像西方一樣構圖、透視的空間畫面感,使觀者有寄身于山川的真情實感。到南宋期間山水畫在構圖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例如“馬一角”“夏半邊”的構圖形式讓畫面更加清細秀潤,更有詩意。元代時期山水畫與文學趣味并行,出現黃公望“層巒迭峰碧山明,雜木長松氣勢雄”、倪瓚“江上春風積雨情,隔江春樹夕陽明”等。呈現出山水畫簡淡的風格,淳樸自然,畫家為了把內心情致淋漓揮灑,畫者自身格外注中內在的情感表達,在此這個時期山水畫審美趣味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隨著近現代中華民族的一次振起喚醒了更加茂盛的藝術生命,逐漸向外邁出自己的步伐。改革開放引進西方思潮,大膽創新變革,在借鑒古代傳統山水經驗,使畫面更加蒼勁老辣具有他們本人鮮明的特點。不得不提的是黃賓虹、張大千、李可染以及受中西方繪畫融合影響極大的徐悲鴻、黃胄等諸位大家。幾個個時間跨度的繪畫風格轉變為今后快節奏文化生活的繪畫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二、中國當代山水畫現狀
(一)發展現狀
所謂“新”這個字眼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觀念,他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時代產物,正是由于我們所處時代科技的突飛猛進,我們必須適應網絡新媒體時代,所以當代藝術形式不再是在二維空間中單純的表達,出現了更多新穎的立體三維模式。藝術表現上更多的是繪畫與裝置影像的結合,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系統上凸顯張力和自由,營造三維立體效果。如今要想促使水墨踏向轉型之路,西方現代藝術當之無愧成為被挖掘的活水,可以借助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風格迥異的繪畫流派,來使得畫面凸顯張力。當代山水畫畫家不斷的將西方繪畫流派的繪畫與我國繪畫進行解構和重組,深入探索出新的圖式和符號,繪畫語言從具象到抽象成為這個時代獨特符號。
提及當代代表性畫家沈勤,在他的水墨作品中,我能夠深刻感受到帶有他自身隱居狀態的水墨韻味,沈勤的作品充滿著東方氣質的靜謐、淡雅、雋永……這是對傳統山水境界的一種極致回歸,用心感受他的畫面讀到的是一種他對西方超現實主義繪畫的理解,利用西方繪畫元素對自己作品進行置換和處理,達到畫面時代感的最佳效果。可以說在他的畫面形式充斥著西方超現實主義的味道,任何元素都包含、吸收入自己的畫面中。
如今當代山水畫無東西方明確的界限,更多的是為了營造一個創造性的視覺圖像世界,他們要嘗試水墨語言的一切可能性,對自己內心做一個真實的表達。想要得到質性轉變,必先認識傳統山水畫的根本,用線造型是對歷史筆墨的一種繼承,畫面中創造的是對色彩的大膽應用,不受制于傳統色彩模式,盡情釋放了人們對色彩的大膽追求。
(二)探索創新
如今在藝術所處的大環境中,時代要求其進行個性和創新,需要在傳統山水畫多元化理論實踐的支撐下,創造出多元化呈現形式。目前畫家在創作探索過程中,會用到具象語言形態表現,也會用到抽象的筆墨表現形式,大多是為了把承載畫家精神層面的世界進行物化表達,再通過圖式化語言傳達給觀賞者。就21世紀而言,多數藝術家回望美術史中眾多藝術流派的圖式語言,并借鑒和吸收,大膽擺脫傳統山水畫“三遠法的”構圖方式,朝平面化構成和自由構成的方向進行探索,利用西方繪畫圖式體系來表現出鮮明的視覺效果。
當代山水畫家已經擯棄了傳統山水畫“一波三折”的規范尺度,畫面中的筆墨氣息大多是他們對藝術的體驗和生活感悟的解讀,為了追求視覺效果的和諧度,畫面中主要把偏向于光影、墨色、色彩等方向,黑白分明的平面構成形式,增強了視覺張力。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時代,再想找到隱居山川的古典式筆墨形式已然是上下交困的局面,因而,當代山水畫的關注重心從以山水為載體的傳統文人的精神世界向現代化的都市生活體驗上偏移。畫者將色彩繽紛的現代元素進行有組織的自由組合,不停的進行圖式轉換,把都市山水大膽的放置空間藝術中,用愈加奔放的色彩語言去詮釋。藝術家為表達現代文明下人們的精神狀態,筆墨方式趨于夸張的變異形象,大膽的色彩張力,展現當代人對向往自然和留戀都市的雙重矛盾心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尺度,當代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會給予這個時代的的靈魂。當代畫家在當代探索中一直去嘗試重新審視我國本民族文化,將現代文明精神生活用當代畫筆墨語言的方式去表現。
作者簡介:
陳雅芝(1997.11.07—),女,漢籍貫:山西晉城,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研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