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寒假是極其不尋常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武漢、湖北、中國乃至全世界,疫情之烈,舉國揪心。抗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西安美術學院在校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積極應對疫情挑戰,扎實開展“助力抗疫,以筆為矛——未來藝術家在行動”的活動,用愛心、責任心和專業知識為學生搭建起“空中校園”“空中班級”“空中課堂”,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保障教育教學的正常運行,以實際行動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狙擊戰。
作為未來的藝術工作者,西安美術學院的同學們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疫情和抗疫斗爭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深深震撼,他們從這次全國總動員的抗疫活動中找到了創作靈感,迫不及待想要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來表達深藏于心的感動和感恩。小畫作展現大情懷——西美學子以筆為矛,以畫為魂,為文藝戰“疫”傾情傾力,努力擔當,表現出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涌現出一批為時代畫像的抗疫主題作品。
一、美術戰“疫”凝聚思想傳遞大愛。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展現了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展現了人民子弟兵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別是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堅忍不拔的頑強斗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中國,中國文藝家們在第一時間體現出了勇氣、擔當、情懷與思想的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創作了大量的作品,與許多社會力量一起,加入到對這場災難的抗爭中。
縱觀“助力抗疫,以筆為矛——未來藝術家在行動”活動中的作品,有的描繪醫護人員、病房搶救、醫院工地建設等前方場景,有的作品描繪物資運輸、居家隔離、開展宣傳等后方場面,題材覆蓋面十分豐富;有的作品場景驚心動魄,如醫生運送危急病人與時間賽跑的緊張時刻和現場搶救病人的忙碌身影;有的則充滿人文關懷,如親人含淚分離、年輕女醫生戴著口罩雙手比心,用富有感染力的創作和細膩的情感傳遞人間溫情。版畫《伸出關愛之手》中,被病毒傳染的人們隔離于我們之外,雖隔千里,我們卻可用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伸出自己的手去援助一份關懷。中國畫作品《堅持就是勝利》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堅定的信念可以戰勝一切。讓我們眾志成城,靜待春天花開滿城。
面對災難,面對生離死別,社會難免出現不少恐慌、悲傷、質疑甚至絕望等負面情緒。病痛與災難面前,語言往往無力,藝術卻常常直擊人心。描繪“美”并不是逃避苦難,而是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堅定戰勝疫情的決心;記錄現實的殘酷,也不是渲染悲傷,而是施以人文之關懷,使人銘記苦難,珍惜當下。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現出很多優秀的作品,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眾之中,置身于現實之中,與人民群眾的心同頻共振,從而產生強烈的共情效果,也借此建構起個人與世界、小我與大我的精神聯系。作品《與危險共舞》中,在一線醫院彼此互相系防護服帶子的醫生護士們,就像即將登臺表演,互相系舞裙帶子的舞者們一樣。姿勢相同,舞臺不同。縱使防護服遮住了她們的面龐,卻也遮不住她們勇敢無畏美麗的心。她們就像暴雨傾盆后升出的暖陽,帶來彩虹,帶來希望。
二、美術戰“疫”筆墨精妙技藝多姿。
在這場文藝抗“疫”戰斗中,西安美術學院同學們的美術作品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有強烈的現場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疫情發生后,身處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們無法深入一線實地取材,大多通過電視節目、網絡或者身邊周圍的人發生的事作為獲取素材的信息來源,他們保持旺盛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一種更深入的姿態、更真誠的內心、更敏銳的藝術觸覺,去捕捉、去感知、去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藝術形象,最終一幅幅栩栩如生畫面的意境躍然紙上。讓我們從災難中體現出那萬眾一心、奮力抗爭的大無畏的行為里,提取值得我們珍藏的精神火種,尋找其淵源,挖掘其內涵,闡釋其意義,推而廣之,幫助全社會逐步樹立起防患于未然的災難意識。這是文學藝術更高的價值所在,也是文學藝術家們的愛與責任。
現場感最能體現出文藝在災難面前的人類擔當意識。在富于現場感的災難文藝作品中,災難仿佛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它們以逼真的方式將災難告訴世界,為人們的記憶提供了完整的災難地理坐標,復現出真實的災難場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氣氛如在目前,從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當然,這一切并不是平鋪直敘,而是經過了精心的選擇、剪裁,力求將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與事件呈現出來,從而構成完整的災難敘事。優秀的災難文藝總是能提供令人難忘的人物與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稱中流砥柱的英雄,他們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普通百姓。許多作品都將鏡頭對準了“草根”階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讓人無法記得住面孔,但當災難來臨時,卻迸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
在這場抗“疫”戰斗中,中國畫、油畫、水彩、粉畫、版畫、漫畫、宣傳畫、連環畫、速寫、雕塑等齊上陣,傳遞了美院師生用文藝作品積極抗“疫”的決心和誠心。藝術的魅力恰恰是奇妙的,在災難面前,藝術的救助更多是在精神層面,刺激我們麻木、單一的意識,使我們對社會問題有一個新的認識,透過表相去挖掘背后更深層的東西,教育和凈化人類的靈魂,提升世道人心。在瀕臨絕望和死亡的那一刻,選擇更好的去生存,知道生命的可貴與敬畏。聚焦這次疫情中的藝術創作,西安美術學院2018屆同學們在作品風格的形式上,有的偏重現實主義,有的更富浪漫情調,但不可否認,它們都是源自生活的真情實感。這些作品體現了道德責任和社會價值,實現了藝術在社會價值中的擔當,是藝術真正的發展。西安美術學院的校園中,拴馬樁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一種標志性符號,有著辟邪鎮宅的意義。作品《鎮邪》選取了一些表情有特色的拴馬樁形象,賦予它們不同的意義。創造者不但科普了預防病毒的要點,還要告訴大家,為有效抗擊疫情,相信所有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的專家和醫護人員的建議和要求也是至關重要的抗疫環節。
三、美術戰“疫”引發災難文藝思考。
筆者發現,在這場文藝抗“疫”戰斗中,囿于大學生群體的社會閱歷、思想認知和專業素養等方面的參差,我們也發現了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對抗疫醫護人員等表現對象的雷同,比如對于抗疫場景的機械寫實,對于抗疫作品主題的開掘不深等。
優秀的災難文藝有別于一般文藝的特殊類型。從題材、主題、情節結構、人物塑造、思考方式、抒情手段,災難文藝逐漸形成和積累出屬于自己的藝術表達方式,有獨特的審美形態和審美風格。所以,作為重大題材,優秀的災難文藝從不以為題材就能決定一切,更不會企圖只以悲情換取眼淚,警惕以淺薄的心靈雞湯拉低精神的天際線,杜絕以虛假和惡劣的個性化嘩眾取寵、博人眼球。唯有堅持藝術良心與藝術理想,精益求精,椎心泣血,才會創作出感天動地的優秀之作。正因為志存高遠,偉大的災難文藝常常因為其無可比擬的獨特性超越其自身,站到了人類思想與藝術的巔峰。在這場文藝抗“疫”戰斗中,我們大學生應該有自覺的、進一步的超越意識,在發現與反思中建構人文精神。優秀的災難文藝不少來自災難現場,因為其苦痛感同身受,所以激起的思想火花就具有了別樣的冷艷與灼熱。他們為災難以及在災難中的人們所震驚和感動,不約而同地去尋找、去思考災難中的人們所體現出來的精神,以及這種精神的淵源、內涵、現實表現以及對國家、民族、人類與未來的意義。在優秀的災難文藝中,反思型的作品令人矚目,它們常常從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將災難中的一切作為思考對象去反思。以此次新冠肺炎而言,可以預見,我們的文藝將會從人與自然、生命,自我與他人,個人利益與公共關系,疾病與病毒的意義,藥物的本質,國家制度與衛生防控體系,及其國民安全保障體系,國際間的救助合作機制,科技創新與科研倫理,直至社會的文明水平等方面作出思考。(3360字數)
作者簡介
顏藝(2000—)女,江蘇鹽城人,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大三在讀,學術方向為油畫(基礎繪畫,現為油畫系支部委員,作品:《鹽通高鐵假設全面提升》曾或2019年度鹽城市好新聞評比漫畫美術類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