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旦木·阿不力孜
(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喀什 830054)
綠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出現,推動建筑行業節能環保發展。綠色混凝土材料,可以通過原材料優化、材料配比改善、新材料應用等措施完成生產,投入到實際建筑施工項目當中,提高建筑施工效率,控制項目開發投資成本。
綠色混凝土相比傳統混凝土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強度與塑形,可以承受更大的工作載荷,同時該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可以有效節約能源,控制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建筑工程建設時,若混凝土質量不達標,后續開展的拆除與修補工作會影響到工程建設進度與混凝土項目施工質量等。而綠色混凝土則可以避免相關問題出現,綠色混凝土的質量與性能要求更高,可以保障建筑施工的質量與安全。在綠色混凝土制備過程中,優化混凝土生產工藝,提高了攪拌站的產量,控制了生產造成的污染物。同時,在綠色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可合理利用廢棄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回收利用,降低了建筑施工能耗。
通過對綠色混凝土的特性進行分析可知,該類型混凝土基于綠色發展理念,對傳統的混凝土進行改良優化,以降低混凝土生產所需材料,并提升混凝土的綜合性能。鑒于綠色混凝土使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綠色混凝土將成為建筑行業的主要需求材料[1]。
綠色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可以對工業生產的廢舊材料進行利用,而在實際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則可以減少水泥用量,隨著水泥用量的有效控制,能很好地降低制備造成的環境污染。在對綠色混凝土進行質量檢測后發現,該類型混凝土的凝固性與耐久性更好,優良的耐久性保證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與安全。基于我國現代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為實現建筑工程的節能降耗,降低項目施工的環境污染,需科學使用綠色混凝土建筑材料。
由于綠色混凝土材料的具體優勢,很多建筑企業在采購混凝土時,都優先選擇綠色混凝土,以控制項目投資成本,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目前建筑材料市場的綠色混凝土主要有三種類型:①利用工業廢渣替換一部分水泥,以減少混凝土制備的水泥用量,且制備的混凝土性能可以滿足建筑行業標準,該類型的綠色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工業廢渣,同時避免了工業廢渣造成的周邊生態污染,降低了混凝土生產投入成本;②綠色混凝土生產過程中,使用再生骨料,即將廢棄混凝土、磚塊、砂漿等物質進行處理,作生產混凝土的骨料,通過將再生骨料與砂漿進行混合,則可以獲得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材料;③環保型綠色混凝土,該類型的混凝土在使用過程中,不僅可以實現凝固、抗壓、耐腐蝕等作用,而且可以對建筑外觀進行美化,以降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用量[2]。
水泥是混凝土制備的重要原材料,在綠色透水性混凝土生產應用時,需對水泥的型號與性能進行一定優化,以保證透水性混凝土的實際應用效果與質量安全。鑒于透水性混凝土實際應用環境的特殊性,混凝土制備過程中需選擇合理的水泥型號,一般情況下,該應用環境下的綠色混凝土制備的水泥強度需大于等于P·O42.5,以保證透水性混凝土的實際應用質量。
在實際應用生產過程中,不僅需對水泥原材料進行優化,同時需對其他材料進行合理優化,如石料的選擇,應當保證石料的大小符合透水的要求,以充分發揮出透水性綠色混凝土材料優勢。但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對水灰比的要求非常嚴格,必須基于建筑工程的實際項目施工,科學制定水灰比,以保證透水性綠色混凝土的使用安全性與可靠性。
鑒于透水性綠色混凝土的使用特殊性,主要在建筑工程的廣場施工中經常使用,因為廣場對混凝土的強度要求較高,且混凝土需具備一定的透水性,以避免雨水的堆積,影響到廣場的安全。同時,在堤壩建筑項目施工時,也可以使用透水性綠色混凝土,以加快雨水的滲透,以消除雨水堆積造成的安全隱患,且滲透的雨水可以流入地下,彌補當地的地下水量,改善相關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若遇到暴雨天氣,透水性混凝土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排水優勢,避免城市內澇與堤壩潰壩的問題,保障建筑物的質量與安全。
在植被綠化型混凝土進行生產制備時,需對混凝土的材料配比進行優化完善,以保證植被綠化型混凝土生產質量與安全。在該類型混凝土進行制備時,需對水灰比、混凝土比例進行嚴格控制,保障生產混凝土的性能。在配比優化時,需基于實際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對混凝土材料配比進行調整。如對石子材料進行調整時,為充分發揮植被綠化型混凝土的應用優勢,應當選擇顆粒較大的石子,以滿足綠色混凝土的透水性能要求[3]。
植被綠化型混凝土主要應用于市政園林綠化建筑項目當中。在實際應用時,主要是利用該類型的混凝土對土壤與砂進行加固,避免園林綠化中出現水土流失,影響到園林綠化工程的整體建設效果。在部分大型建筑項目完成施工后,可利用植被綠化型混凝土進行景觀修復,以提升建筑物的美觀效果,如市政綠化帶與濕地景觀施工時,則可以利用植被綠化型混凝土,充分發揮出植被綠化型混凝土的應用價值。在具體施工應用時,不能采取單一的材料配比方案,需基于施工設計要求,科學調整混凝土材料配比,達到綠色混凝土評核要求,保障混凝土制備的安全性。
為推動綠色混凝土的應用,需在混凝土制備時,合理應用新材料,以不斷提升綠色混凝土質量。如水生物保護型混凝土,該類型的綠色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凍融性能,且比傳統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腐蝕能力,主要原因是在混凝土生產制備時,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或者是樹脂系的減水劑,以增強混凝土的抗腐蝕能力。在水生物保護性混凝土制備過程中,需對石料進行合理選擇,保障石料的顆粒達到制備要求,以提高混凝土的最終性能。通過該類型綠色混凝土與植被綠化型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進行對比可知,在水生物混凝土生產時,添加了一定量的礦物摻合料,以提升混凝土的應用質量與性能。
目前水生物混凝土主要應用于水域施工項目當中,如在跨海大橋建設時,利用該混凝土制作人工島或者是人工礁石,為后續項目建設提供可靠保證。水生物混凝土與一般的混凝土進行比較可知,該類型混凝土在水底不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因為很多的海藻會附著到混凝土礁石上,并逐漸構成一個生物鏈,優化海洋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實際建筑工程建設時,應當結合工程建設的實際需求,對水生物混凝土的配比進行合理調整,以保障該類型綠色混凝土可以充分發揮出應用價值。
我國之前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沒有科學預估資源開發與環境污染造成的社會影響,導致社會資源浪費嚴重,生態環境與大氣環境受到嚴重損害。建筑行業就是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的突出產業,大量的建筑材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建設產生的廢物沒有進行合理回收利用,隨意排放、掩埋,對周邊自然環境造成很大影響。鑒于目前建筑行業的發展現狀,綠色混凝土是傳統混凝土改良發展的主要方向,為實現節能環保建筑的開發,綠色混凝土將會發揮出重要作用。為實現綠色混凝土的應用普及,需要推動建筑行業進行技術創新與產業重組,以改變目前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模式。通過綠色混凝土材料的應用,可以節約材料生產能耗、節約施工占地、節約水資源、提高材料使用效率,以實現綠色節能發展。通過政策扶持與技術指導,不斷提高綠色混凝土建筑項目比例,提高該新型混凝土材料使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4]。
通過對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可知,越來越多的大型建筑項目出現,復雜的重點建筑項目對施工材料提出新要求,如大體積混凝土、超高層混凝土、大型水電項目等,都對混凝土的耐久性、安全性、穩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傳統混凝土性能,已無法滿足一些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必須提升混凝土質量,生產制備新的混凝土。為此,綠色混凝土應運而生,以滿足特殊建筑項目的施工技術要求。在對綠色混凝土的使用質量與安全進行跟蹤調研后,發現綠色混凝土不僅性能滿足工程設計標準,而且綠色混凝土的制備可以節約生產材料、降低環境污染、提高攪拌站工作效率,鑒于綠色混凝土的多種優勢,可以在常規建筑工程建設時進行推廣應用,以充分發揮出綠色混凝土的性能優勢,提升建筑物的質量與安全。
通過對我國未來建筑行業發展前景進行研判可知,新型材料、施工設備、新工藝、新管理方式,將重新組建建筑項目施工管理模式,提升施工的工作效率,保證項目開發的整體性與安全性。為保證眾多新材料與新工藝的結合效果,需循序漸進地進行施工創新,如將綠色混凝土材料與特種鋼材相結合,形成性能更好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與結構強度。或者將綠色混凝土與鋼筋籠進行融合,以構建抗載荷強、塑性高、結構穩定的施工構件,保證綠色混凝土材料可以充分發揮出設計施工價值,提高建筑施工的整體質量與安全。
在建筑工程建設發展階段,為降低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能耗與污染,主動應用綠色環保混凝土材料,優化建筑施工方案,保證項目施工的質量與安全。并根據建筑行業的發展,對綠色混凝土材料制備進行分析,以不斷優化混凝土材料的質量,推動我國建筑行業整體實力的提升。
[ID:0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