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文
(重慶交通大學,重慶 400074)
特殊土是指相比較普通土而言,具有某種特殊性質和結構的土體,包括軟土、濕陷性黃土、鹽漬土、膨脹土、凍土等。由于這類土體在一些性能上表現出不足,因而會對公路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產生一系列的路基病害問題。為了保證公路工程的運行能力達到正常水平,必須對特殊土體導致的病害進行深入探究,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解決病害問題或者預防病害產生。這樣才能確保公路工程質量,大大減少后期的維修工作。
1) 軟土路基。軟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高于液限的細粒土。軟土在工程施工中尤為常見,其路基病害的原因由兩個方面造成,一方面是自身原因,由于軟土地基含有足夠的含水量,導致地質松軟,承載能力薄弱。當有水侵入路基的底部時,路面底下就會出現大面積虧空,坡腳的硬度難以支撐路基上方壓力,從而致使出現路面坍塌和沉降等情況發生。另一方面則是施工原因,因為在施工初期,工作人員未能全面考察當地的水文地質情況,缺乏針對性的施工條件和施工技術。在面對長期的雨水季節時,施工單位要做好應對措施,阻止雨水進入土層中去。如果沒有有效的處理好,不但對施工留下比較大的隱患,而且無法保證公路工程的質量,從而造成公路路基沉陷,邊坡滑塌等現象[1]。
2)膨脹土路基。膨脹土受水的影響特別大,導致其性質極不穩定。常見的病害有:①塌陷變形,在最初階段,膨脹土不僅強度高,而且不易破碎,但有水浸入之后,由于膨脹土自身物理特性就會發生體積膨脹或收縮變化,此時土體承載強度快速降低導致崩塌瓦解;②滑坡,當路堤被雨水浸潤后,相鄰土分離產生剪切裂縫,由于存在高低落差,上方土體沒有支撐就會向下發生牽引式的滑坡,呈現出巨大的扇形狀的滑床[2],滑體的厚度一般在6 m以下,大多數為1~3 m;③縱裂,在對路基進行壓實時,若機器碾壓程度不夠,則會使密度偏低,導致填土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再加上路堤本身寬幅較大,隨之會有一大片區域發生不均勻沉降,長期的日曬雨淋和風化作用使其土體經常在干濕狀態下交替。由于路肩的收縮性比較大,所以常常出現幾十米長的縫隙。
3)濕陷性黃土。指在被水浸濕的同時受外部壓力的作用下,土層結構容易被瓦解,使土層下方失去支撐而迅速發生下沉的土體,稱濕陷性黃土。濕陷性黃土的病害類型常見的有路塹邊坡容易產生變形 、路堤容易產生下沉 、路堤邊坡在雨水作用下容易產生沖蝕 、產生陷穴 。在對黃土路基進行壓實時,一定要按照規范選用合適的機械,根據黃土濕陷性、孔隙多的特點,對其進行來回多次碾壓,保證其壓實度達到施工要求,同時要把路堤邊坡嚴密遮擋起來,否則在多雨季節的時候會使雨水往地基下滲,經過漫長的雨水浸濕后,地表下的水會越積越多,最終導致土層結構遭到損壞,在水流的涌動下,會把土顆粒沖走,從而形成暗穴,致使路堤下沉。導致路堤無法維持一個穩定的結構狀態的因素很多,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地基和人為兩種因素,也是構成路堤沉陷變形的關鍵因素。地基的影響是首要的,地基的好壞是路基自身質量的保障,特別是對于有軟土性質的地基來說,承載能力比較差,如果遇上水分,就很容易破壞地基結構,最終黃土在疏松多孔的情況下與水分離,迫使路堤沉降變形。人為因素主要是施工人員現場對施工質量的把控,是否嚴格按照設計規范要求執行,包括路堤施工時采用的壓路機械型號、碾壓的次數、攤鋪厚度等碾壓措施,如果沒有嚴格控制施工順序和監督檢測施工質量,就會導致碾壓質量不符合要求。因此,為了防止路堤變形,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才能提高工程質量。
軟土路基常見病害包括:遇水發生不均勻沉降,路堤產生大面積側向開裂、承載能力差導致地基下沉,進而破壞工程質量。治理軟土路基的措施有排水固結法和水泥深層攪拌樁法。排水固結法就是在軟土路基里安置排水管,與此同時在土層上方施加壓力使其水分能有效的從軟土中排出,將土體分塊有效進行開展,土壤之間的間隙能夠充分擠密壓實,這樣能有效避免施工時軟土地基出現沉降變形的情況。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壓力來源對軟土地基造成的影響,工程上,通常采用袋裝砂井對地基進行排水固結處理,不僅工藝簡單而且排水效果顯著。水泥深層攪拌樁法是在軟土地基里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利用攪拌機使其混合均勻,這樣不僅能夠大大改善土體強度,增強承載能力,而且能起到固結土體,阻止沉降變形的作用。
膨脹土邊坡變形主要體現在路基路面危巖、位移、傾斜等情況。為了保證路基的穩定性,必須對路基邊坡變形與失穩路堤關鍵防護措施:①膨脹土改良:為了改善膨脹土的結構特征,可對其加入化學物質,調整壓實機械組合,或摻入石灰等方法;②設置護坡:為了保證邊坡的穩定,防止路堤坡腳浸水,可對其設置片石護坡、擋土墻護坡或植被護坡。單一的防護措施對膨脹土邊坡維護效果不佳,多采用組合的工程防護措施;③擋土墻加固:考慮到膨脹土吸水有向外的脹力作用,為了增強路基整體穩定性,常采用重力式擋土墻或雙排的預制樁布置在路基兩側,除此之外,在樁體之間增加冠梁、橫向支撐等多種結構措施,可大幅度提高支擋的效果[3]。
1)完善防排水設施。在治理濕陷性黃土時,首先要隔斷四周的水流路徑,疏通內在的排水通道,因此,路基排水工程必須在施工過程中得到足夠的重視。在進行路基施工時,要先設置截水溝,布置在挖方地段,使水繞開黃土地基,避免被水流沖刷造成路基變形。再把排水溝布設在填方路段。此外,要做好臨時排水設施,嚴格把控排水溝的質量,為確保水溝無裂縫出現,應對路基坡度進行嚴格把控。在對涵洞展開施工時,要確保洞口外部的排水通暢和地基土不滲水等。
2)地基加固處理。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很多,而適用于濕陷性黃土的地基處理方法常采用強夯法和換填(淺層處置)的方法。強夯法就是利用起重設備提起一個150 kN左右的重錘,然后提升到一定高度,讓其自由下落,這樣能對地基產生一定的沖擊夯實的作用,不僅可以減小土體孔隙率增大密實度,而且能提高地基承載力,消除黃土濕陷病害的作用。換填法是先往黃土里添加石灰使其均勻混合,改善整體結構,增強穩定性,然后添加水分控制在最佳的含水量,最后進行分層攤鋪、分層碾壓,使其達到設計壓實度。
特殊土路基的病害問題一直是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難點,消除路基路面問題不僅對社會經濟發展與安全都意義重大,而且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果不提前對地質信息進行全面探究,就無法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整治。因此,要做好完備的地質環境勘測,選擇最佳路線,在遇到特殊土路基時,要采用恰當合理的措施進行治理,從而確保公路工程質量。
[ID:0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