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冰
(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1120)
本文從渝北職教校園文化傳播、校園媒體融合、校園影視教育現狀著手,針對影視教育發展推進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進行研究,探索中職學校影視教育的發展對策。強調加強影視教育對校園文化宣傳的重要性、校園媒體深度融合對影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三者之間密不可分、合作才能共贏的連通性。渝北職教是中華職業名校,堅持“以文化人、文化立校”的發展戰略,自成為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以來,校園文化傳播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學校微信公眾平臺、校園電視臺、學校官網等校園媒體,一直承擔著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任務,但在如今高度信息化、新興媒體與新型傳播方式高度發展的時代,影視教育發展落地過程仍存在諸多問題,校園媒體也有了新的發展需要[3]。
智慧化校園下,想要辦好特色教育,培育創新人才,就必須認識“用經濟支撐教育,用教育發展經濟”的深刻含義,融合“校媒”深度,提高“智慧”實力,關鍵在于加強配套,提高信息技術軟硬件實力。可結合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求職擇業抗挫折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教育,充分考慮平面設計、動漫設計等課程特點,依托學校各類社團,開展開發特色課程。比如,開發智慧校園課程、開發特色校園電視課程,或者開發豐富而優秀的教學案例、開展影視教育優質課比賽等,這都需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從整體上布局,建立知識聯系。需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改革升級,為不同專業的學生配備適宜的練習器材。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教室、學生手機終端,讓教學呈現方式發生改變。隨著國家5G網絡提速增質,資源班班通,空間人人通,教育管理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融合發展,學校將逐漸實現電教科研培訓調研整合,師資課程硬件整合到位,能實現智慧教與學,對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水平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學校擁有“五年制”高職專業及“3+4”中本分段培養專業,具有與對接高職院校深度合作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而與高職階段的“校媒”融合不僅能使人才輸送和資源共享方面優勢互補,更能使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直接對接,可大大提升人才培養的社會效益。還可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加強“校媒”力度。為貫徹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地方教委可聯合有實力、有資質的影視公司,聯合制定推薦目錄并訂購相應影片,形成具有體系的影視資源庫,推薦給各學校,各校可根據自身實際合理選用。也可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平臺上的微視頻、慕課、區教委智慧校園平臺,整合形成校本影視資源目錄及資源庫。結合中職生年齡特點,結合《重慶市渝北區教委關于印發2019年中小學德育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件精神,對應強化落實職教中心2019年春季德育工作計劃中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品德修養、勞動、法紀、職業生涯、心理健康六大模塊的德育教育內容,結合我校實際,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制定觀影目錄及日程安排,開展系列影視教育主題觀影活動[1]。
同時,也要重視對教師的培養,組織教師進行系統系列培訓;邀請業內專家開展講座;邀請兄弟校進行校園文化、影視教育等研討,加強校際交流;教師結合工作需要吸納知識。還需要深度挖掘影視教育魅力,充分依托校園電視臺、智慧校園資源、云桌面系統、聯合各專業部特色優勢、加強資源整合,搭建校園影視育人平臺。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校園影視評選活動、申報全國校園影視實驗學校,拓展課題研究方向,為學生搭建集學習、訓練、提升為一體,整合智慧校園下多媒體、電視臺、多種資源的智慧實操綜合平臺等,這樣應該可以在一年內在全校范圍基本鋪開影視教育,從而真正加強“校媒”融合力度,增強“育人”實力[4]。
國家多年來致力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全國中小學教師創新工作機制,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2018年底,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3-5年基本普及全國中小學生影視教育的工作目標。《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要求廣大教師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面深度融合的研究,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樁樁件件,猶如震耳發聵之聲,讓人警醒!筆者希望我校能繼續積極探索創新德育模式,建立適應新信息技術時代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發揮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引領作用,積極促進智慧校園背景下中職校影視教育發展落實,為新時代信息技術賦能教育教學全面深度融合添磚加瓦[1][2]。
筆者深感各大中小學校均急需轉變觀念,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宣傳,“謀改革創新之策,走內涵發展之路”,積極探索校園信息技術智慧資源、影視教育與德育的創新融合,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校影視教育發展落實,在新時代“媒體融合新格局”的啟發下,推動“校媒”融合,智慧整合資源,為新時代信息技術賦能教育教學全面深度融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