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一
(天津市逸陽梅江灣國際學校 天津 300050)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僅要對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傳授,更應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
如今,小學數學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高效課堂的建立,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問題并及時改正,這樣才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教師的教育理念落后。素質教育提倡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實際教學中,教師仍然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沒有采取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索,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自主學習能力較難得到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我們如今一直呼吁要摒棄的“填鴨式”教學,教師群體需要不斷學習,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并將這些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這樣才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其次,如今提倡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大量網絡資源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但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信息化教學,完全按照自己課前準備的課件在課上照本宣科,沒有根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教學和調整教學進度,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自主學習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1]。這樣的教學模式會減少學生學習時對教師的依賴,學生借助各類課件、微課視頻等學習資源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這樣在課堂中便可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的講解解決自己的疑難點,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構建高效課堂。
以“混合運算”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應該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夠熟練進行混合運算。數學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提前對這一部分的知識進行預習,二年級的學生年紀較小,自主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混合運算的講解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視頻的輔助下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讓學生完成書本上的習題。這樣,學生可以在課前自主預習,在以前學習的簡單加減法運算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和他人協作探究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數學知識,這樣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在小組交流探討中,學生可以直接講出自己沒有理解的疑難點,互相進行交流和討論,小組成員共同思考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解決各類疑難問題。而且,在交流探討中,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和提升,也可以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學習方法和思考角度,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下,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可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課堂融入和參與感。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開展啟發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啟發學生不斷思考,促進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3]。在教師的課堂提問之下,學生會感到一定的緊張感和壓迫感,進而認真動腦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在腦中提取各種有效信息,對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以“認識時間”為例,這一課學生需要學會看時鐘,認清時針、分針和秒針的區別,并根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正確地認出時間,了解時和分的含義。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大家可以看到鐘面上有三個針,它們的轉速不同、長度不同,大家知道每個針代表什么含義么?鐘面上有十二個格子,這又是什么含義呢?……”借助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增強學生對鐘表的認識,使學生學會根據時鐘辨認時間。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升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