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良
(浙江省永嘉縣上塘城關中學 浙江溫州 325100)
在初中科學課堂中使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可以豐富科學教學形式,也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準備一個任務,引導學生分組完成課題項目,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任務完成的步驟都是學生自己負責的,隨著項目的推進,學生會進一步掌握整個項目過程,也會進一步明確任務完成中的各個要求。這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據(jù)個人教學經驗,對初中科學核心素養(yǎng)下項目學習應用策略展開探究,希望能給教育同仁一些啟發(fā),以及提升初中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是目前教育教學中關注的重要內容。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的是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所獲得的一種品格和能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始終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包含文化基礎、社會參與、自主發(fā)展等部分內容,其中涉及了科學精神、學習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等要素。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讓學生獲得主動性,在實踐中更加自主,能將學習到的科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把學到的知識真正應用到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中,讓學生帶著科學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教學中,學習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項目式學習側重一些學科的整合,自然會帶來學習環(huán)境的重構。一方面是硬件環(huán)境重構。學校的圖書室是重要的學習場所,也是開展項目式學習,學生獲取資料的重要環(huán)境。所以,學校可以專門設立科技圖書角,根據(jù)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和年級情況,定期更新相關科學書籍,而且可以設置一塊區(qū)域滿足學生網絡查閱資料的需求。實驗材料教師要為學生進行自助式的準備,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教師為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材料,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時可以自主選擇材料,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主動。其次是軟件環(huán)境的重構。學校可以專門安排一個區(qū)域作為成果博物館,展覽學生完成的一些科學項目和成品,其中可以涉及學生的科學小作文、論文,或者觀察記錄、設計圖等。教師和學生一起設定評判標準,讓學生的成果也可以成為一項重要的富有學校特色的教學資源。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科技節(jié),實現(xiàn)教學和環(huán)境文化的融合。學生可以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匯報,借助這種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科學和探究知識的自信心。項目學習的成果可以通過展覽和交流的方式進行,通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更大的動力,回顧自己完成項目的經過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反思,對學生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項目學習這種學習組織方法比較新穎,很多學生對這個學習方式還不是特別熟悉,那么,在一開始應用項目學習法時,教師要對這樣的教學形式進行具體說明,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項目式學習。項目學習涉及項目計劃書撰寫、結項報告填寫等,這些都是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掌握的內容。在進行科學學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全面了解科學這門學科和它具備的特點,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學習該門學科的方法[1]。比如,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科學入門”時,教師要通過這些課讓學生把握科學的特點,從科學觀察、測量到探究,和學生一起去走近科學,了解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學生真正學習科學知識之前,為學生介紹科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方法指導,可為接下來的項目式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在讓學生獨立完成科學探究之前可對章節(jié)內容進行講解。比如,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觀察生物”這一單元時,教師針對生物的特點,細胞的有關知識,還有生物體層次結構這些內容進行講解。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實驗室,讓學生了解各類實驗器材及實驗規(guī)范。這樣學生在自主完成項目之前就能對這些基本內容有所了解,可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因為初一階段學生對項目式學習不夠熟悉,通過這樣的引導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也能改變滿堂灌的課堂模式,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適當?shù)囊龑В瓿山酉聛淼捻椖繉W習,此舉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主題教學活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主題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圍繞一個主題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和單元之間的界限,進行知識的融會貫通,讓學生解決具體的問題。因為科學這門學科涉及了地理、物理、生物還有化學等學科知識,更適合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在完成一個項目時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觸類旁通[2]。比如,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代代相傳的生命”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地球上的生物”主題活動,讓學生完成項目學習,對地球上的生命展開探究。通過探究,學生可以全面掌握生物學科的一些知識,還能了解這些生物需要的自然和氣候環(huán)境等地理方面的知識,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學科融合,此舉能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探究能力,可有效提升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項目式學習強調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項目式學習中會涉及很多學科。項目式學習要求學生可以扮演世界中的角色,真正通過工作、研究得出結論,就像成人真正的工作一樣。借助科學的手段完成調查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各個學科的知識,在落實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便利貼或繪圖紙這些工具,借助思維導圖讓自己的思路變得可視化。也可以采用照片或視頻等方式,讓調查內容直觀化。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撰寫觀察記錄、科學作文、實驗設計等。這些都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科學概念,讓學生融入科學實驗探究[3]。
總而言之,如今的初中科學課程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我們要堅持將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科學課堂中,實現(xiàn)學生關鍵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需要對傳統(tǒng)科學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項目式學習得到了很多科學教師的青睞,這種方式下,學生可以自主完成任務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幾個方面淺議了項目式學習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