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璇璇
(重慶市豐都縣雙路鎮中心小學校 重慶 408210)
如今的新課改倡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就是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為一體,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就如何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學科整合,不僅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疊加,更不僅僅是使用幾張幻燈片,用一用投影,而是使信息技術真正為教學服務。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交互化;學習環境的時代化。課堂上,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有效促進師生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這一互動中,又涵蓋以下方面的互動:
有了信息技術平臺的支持,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變得簡潔明快,如:教師希望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用學具演示時,強調學生不要講話,仔細看老師動手操作的演示,可是課堂上還是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可當老師說看屏幕時,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屏幕上,認真看課件演示,從而明白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就是三角形的面積。在結合教師說明的同時,學生很快找到了感覺,快樂的情緒自然表現出來。
學生從信息技術課上學到的信息技術技能,能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得以運用和展示,可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課堂上,教師設計一組練習題,讓學生自己選做,答題完畢后,可以看看自己的成績。當成績單跳出后,可以從中看到相關信息:有對有錯,還有錯的原因,有對高分數成績的表揚,也有對低分數成績的鼓勵。這樣能有效促進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思考熱情。
數學教學必須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興趣。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利用課件中的時間小精靈引出時間的重要性,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對此,教師可在教學中創設一個“虛擬現實”的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分為學習用品區、生活用品區、兒童玩具區、食品區等,這些都會讓學生興奮不已,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強烈的參與欲望,迫不及待地想在網絡中做“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自己充當售貨員,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稱,然后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花錢購物,計劃著去用手中的錢,學習熱情空前高潮。其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每個學生都能自然地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能夠縮短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
有些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對數學的認識僅停留于乏味的計算,對數學沒有學習興趣。對此,我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網絡媒體,讓學生從書本上學習數學知識擴展到從生活中獲取相關信息。網絡資源圖文并茂,信息量大,獲取信息便捷快速且深受學生喜愛,有效運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樂于了解數學、學習數學。
比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帶領學生進入軸對稱圖形的專題教學網站,專題網站里有豐富的資源,軸對稱的建筑物、植物、動物、工具,還有各種漂亮的軸對稱剪紙、窗花,學生們被這些信息所吸引,不僅對軸對稱有了感性認識,而且對軸對稱圖形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拓寬了視野,了解了社會,了解了自然,更增強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搜索,發現了軸對稱圖形在人們生活中美妙的作用,了解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體會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知道了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將課堂教學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為以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比如,教學“年、月、日”,目的是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閏年,知道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學會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日閏年的方法。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計算機呈現的日歷探究每個月可能有多少天,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可以選取不同年份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數,并由此認識平年和閏年的概念,學生可以從網絡中查找資料,了解為什么要設立閏年和平年,并由此在小組內歸納判斷閏年的規律,全班交流,全體學生可以通過網上萬年歷這個小程序舉例驗證這個規律的正確性,最后,在了解了年、月、日之后,學生可以自由上網查找各種歷史資料,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組內交流。在這節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只告訴學生一些平年、閏年等名詞,沒有告訴學生概念的內涵,更沒有告訴學生一條規律,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激發了思維,自主探索發現、合作交流,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自主完成信息的收集、轉化和發布。這一探索過程是常態教學所實現不了的。課堂由貧乏無味的概念課程轉化為有趣的探索過程,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每個人都儼然是一個小數學家,介紹自己的新發現或傾聽或參與探討。思維的豐富性促進了方法的多樣性和創新性,促使學生深刻理解了知識,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學習方法,無比喜悅,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總之,當今是數字化信息時代,是充分展示學生品質的時代,數學教學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適時、適度、適當地運用新的教學媒體,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置于教學的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課堂就能煥發出勃勃生機,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