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鋒
(莒南縣水利局,山東 莒南 276600)
1)建立河長組織體系。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河長,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副縣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總河長,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任縣級河長的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并落實縣、鎮、村三級河長,全面組織推進全縣河長制工作。全縣共設置縣級河長43名、鎮級河長119名、村級河長518名,實現了縣域河道全覆蓋。
2)加強學習、培訓。縣河長制辦公室多次召集縣級河長及鎮級河長參加學習、培訓,例如外出參觀、理論講解、收看視頻、參加會議等,形式多種多樣,不僅使河長認識到推行河長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還增強了河長工作的自覺性和清河治河的本領。
3)強化河長巡河和問題治理。為促使河長切實履職,縣河長制辦公室出臺了《莒南縣河長巡河制度》,明確要求各級河長要定期巡河和日常巡查,并對巡查的頻次、發現問題的處理作了具體規定。原則上縣級河長每月巡河不少于一次,鎮級河長每旬巡河不少于一次,村級河長每周巡河不少于一次。
4)加強對河長的履職監督。一是設立河長公示牌。在河道人流較多的位置,設立河長公示牌,載明河流名稱,各級河長的姓名、職務、職責及所負責的河段,監督電話等,便于群眾監督。二是建立河長巡河通報制度。縣河長制辦公室對鎮級以上河長巡河及處理問題情況,按照河長信息平臺手機APP巡河數據,實行每月一通報,并報縣總河長、縣副總河長。
5)嚴格考核問責。縣總河長每年要組織對縣級河長及鎮級總河長的績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履職不力、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河流突出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提請追究相關河長的責任。對連續兩年考核排名處于末位的,由縣總河長或副總河長進行約談,并寫出書面說明。
一是調查時間充足。為排查問題、摸清情況,留出充足時間。二是排查問題要實,列出詳細的問題清單,避免瞞報、漏報。三是責任明確。縣“清河行動”方案中規定,從河流問題的排查到問題的處理、驗收,再到上級以后的明察暗訪等環節,若出現問題不清、處置不力等瀆職行為,相關的縣級河長和鎮(街)總河長負總責,鎮村河長負直接責任。四是嚴格考核。對問題處置及時、河流治理好的,縣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相關河長的績效考核分值較高;反之,追究相關責任。
一是投資5837萬元,開展西污水處理廠水質提升改造工程,使出水水質由現在的劣Ⅴ類地表水標準提升至準Ⅳ地表水標準。二是投資17845萬元,在雞龍河流域新建14處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三是完善污水管網。投資4682萬元,建設污水管網49.3km,使污水集中處理率顯著提高。四是加快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先后爭取上級財政資金4750萬元,在雞龍河、青口河和龍王河三條市級河流上建設攔河壩、生態護坡、濕地植物栽植及多級生態塘工程。
在鎮(街)河流交接斷面共設置57個縣控監測點位,實行一月一測并征收生態補償金,倒逼鎮(街)黨(工)委政府(辦事處)履行水污染治理責任。2019年1~8月累計征收縣級生態補償金429.67萬元。生態補償金專項用于水污染治理。
縣財政投資428萬元,從2017年開始,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現場勘測、地籍調查。現在已完成12條流域面積在50km2以上河道的確權劃界,并埋設了界樁。計劃于2021年底前完成其余河道的確權劃界工作,劃界成果建立電子檔案,納入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
有些村莊村容村貌還不夠整潔,亂扔亂棄垃圾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污水直排也比較常見,河道、汪塘往往是垃圾的堆放地。群眾的生活習慣還沒有很大變化,水環境保護意識還不強,對水環境的保護、監督極其不利。
沒有具體落實河道管護人員,河道管護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沒有解決。沒有專人負責河道的日常巡查、監督、清理、保潔等工作。河道管護人員對于非法排污、亂圈亂建、非法采砂等比較嚴重的問題,沒有及時勸阻、及時上報。
由于河長制工作開始時間不長,經驗不多,考核制度還不夠健全,有些考核措施不便于操作,考核機制還不能有力促使各級河長和職能部門大膽工作、積極主動作為。
河道治理的短板還比較明顯,有些河流水質依然存在黑臭水體,偷排漏排甚至非法排污的現象時有發生,鄉鎮沒有污水處理廠,學校無簡單的污水處理設備,縣城污水管網需要延伸,大多數縣級河道沒有河堤,行洪安全沒有保障,大多數河流的生態環境有待改善,很多環繞村莊的河流沒有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通過網絡、電視、高音喇叭、宣傳車、墻體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引導。二是從房前屋后、村容村貌整治著手,提高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可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改廁”等行動進行。三是帶領農村干部、群眾代表外出參觀學習,切身感受好的水環境。四是要從幼兒園、小學階段就灌輸保護水環境的理念。
河道管護人員一是要按河流屬地落實,以方便開展工作。二是人員數量可以參照河流大小、長度及工作量確定,據統計,莒南縣共需落實河道管護人員591名。三是河道管護人員年齡在60歲左右,身體健康,為人正直,可以由村水利管理員兼任。四是切實落實河道管護人員待遇,其經費應例入縣級財政預算,或由縣級財政、鎮級財政按比例分攤。五是河道管理人員工作要納入鎮(街)河長辦日常管理,縣河長辦予以考核。
考核制度要細化、量化,便于操作。對于河長的考核既要考核“勤”,更要考核“績”,突出其協調解決的實際問題,并依據解決問題的數量、大小、難易及重要程度量化打分,也要依據仍未解決的問題及其責任歸屬量化扣分。
一是持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從源頭上節約減排。二是加強污水處理廠建設,按照規劃逐一落實鄉鎮污水處理廠。三是搞好污水管網延伸,杜絕污水直排。四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結合,恢復并提升水生態。五是加強中小河流堤防建設,保障行洪安全。六是對于環繞鎮村的河流,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