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世界首例高位布置汽輪發電機組在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錦界電廠一次通過168h連續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
該工程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計劃重點建設項目、陜西省“十三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技術革命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國面向科技前沿的自主創新項目。工程率先采用全球首例汽輪發電機組高位布置技術方案,將汽輪發電機組布置高度從常規的13.7m提升至65m,此新型建造結構顯著縮短高溫高壓金屬管道,提升熱效率和調節性能,開創了電力設計、制造、建設發展的新模式,為未來發展700℃先進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提供了支撐和儲備,促進了世界電力產業升級。該工程還應用了世界首例八機一控集中控制方式、世界首例整體框架彈簧隔振汽輪發電機基座等16項環保創新、智能智慧技術。汽輪發電機組高位布置的成套自主創新技術,為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了關鍵技術方案,將有效提升我國電力行業國際競爭實力,對實現“3060”碳目標,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投產的660WM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是該廠5號機組,也是該廠三期擴建工程首臺機組,2018年5月28日開工,2020年10月26日鍋爐點火成功,2020年12月3日發電機并網成功。試運期間,機組主輔設備運行穩定,保護、自動投入率100%,各項運行參數、能耗指標均達到設計水平。煙氣塵、硫、氮排放濃度分別低于1、10、20mg/m3,大大優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
近日,由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公司、江油萬利化工公司聯合組織的MC17甲醇合成催化劑首次工業化應用,順利通過現場72h考核標定,催化劑性能優異,并實現了國家能源集團在這一領域從無到有的突破,向60萬噸級和百萬噸級大甲醇自主創新技術開發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標定期間,工廠運行負荷始終維持在100%,相較于參比催化劑滿負荷運行數據,粗醇中乙醇含量明顯減少,反應溫度明顯降低,同時副產蒸汽量和產氫量明顯增加,噸甲醇氣耗減少,整個標定周期內裝置運行平穩,數據分析及時準確。
據悉,評審團隊由來自國家能源集團神華榆林能源化工公司、神華工程技術公司、寧夏煤業煤制油分公司,以及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公司和江油萬利化工公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專家們一致認為,MC17甲醇合成催化劑在天然氣制甲醇工業裝置上的首次工業應用中,表現出優異性能——在同等操作條件下表現出優異的低溫活性,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具有非常好的選擇性,粗甲醇中的乙醇含量低,指標優秀;CO單程轉化率高于同類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強度高、比表面積大,控制了非常低的Fe含量。
根據性能考核表現,評審專家組認為,該催化劑可以滿足低壓甲醇合成裝置高效能生產需求,具備中壓甲醇合成裝置的應用條件,建議在國內大中型甲醇合成裝置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一階段工程)合成氣壓縮機空負荷試車一次成功,是國內180萬t以上機型首次國產化應用,對項目開工和推進高端設備國產化進程具有重大意義。
合成氣壓縮機是該項目的關鍵設備,結構為一缸兩段,設計正常工作轉速7205rpm,最高工作轉速7775rpm,主要作用是為進入合成回路的合成氣及系統內未反應完的氣體進行加壓,提供整個回路的循環動力。其配套的排汽冷凝系統采用更節能的ACC系統(空冷系統),至少可以減少5000m3/h循環水消耗,對節約水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