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 紅
(重慶市南川區隆化第七小學校 重慶南川 408400)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要是沒有把應當寫的東西經過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該動手寫?!闭Z文寫作能力,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從小的范圍看,它在語文成績中,占比例最大,占的分數最多,從大方面看,它能展現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語文修養、言行舉止,是一個人全方位的體現。但在當今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大多數的學生寫作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個性,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經驗不足,寫作經驗不足。教師應該對學生習作的各個方面進行引導,從審題,構思,開頭,中間,結尾這五個方面進行全面講解,并且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習作的批改和糾錯。使學生做到愛動筆、愛記錄,使學生在寫作當中表達出自己的個性。
在現在的作文課堂上,許多學生對于教師所講授的寫作技巧、方法等等都感到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在寫作時沒有自己的想法,千篇一律。而創設有關語文作文課堂內容的情境,是培養學生寫作個性化化的有效策略,既可以增加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性、積極性和想象力,又能夠讓學生掌握語文作文課堂所必需的知識。教師為學生創造有趣的作文環境,使學生融入其中,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自己思考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能力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掌握問題,也正是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觀念,語文也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文字,從而使學生在作文的寫作當中能夠發揮自己的寫作風格,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化。[1]
例如,教師給學生出一寫作主題“生活中,我們在逐步地成長,懂得了孝順長輩,懂得了愛惜眼前的美好,請你寫出在自己的長大中懂得的某一種生活道理,寫一篇400字的記敘文章。”教師可給學生創設情境,討論一下父母是怎么樣對待自己,使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在家里與父母的日常生活,以及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等等,引導學生進入寫作情境,帶入學生自己的真情實感,把感情表達出來后,再開始寫作,寫作將變得容易起來。學生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作文中,通過作文的方式訴說出來。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當中,根據每一個人的經歷不同,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在文章中表現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當代,許多學生在寫作時都會感到作文素材匱乏,肚子里沒有墨水,從而導致只能去照搬教師所講授的一套寫作方式,不利于個性的發揮。而語文是一門很廣泛的學科,若學生只局限于僅僅幾本課本,很難開闊視野,打開自己的眼界和思路。因此,教師不能在教學中教完課本就應付了事,更要為學生拓展知識范圍,對于課外知識做到多看,多學,多用,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在課外活動的實踐當中來發揚出自己的個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接觸現實,去走一走,看一看,去融入生活,參與生活,以此來激發學生個性。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下時間或者是學生周六周日的放假時間組織學生一起去參加實踐活動,并要求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時必須帶著本子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從而在為自己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利于激發自己的個性。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語文課程的美妙之處。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學習寫作技巧并結合自己慢慢得到的生活經驗,形成自己對大千世界的感知和認識,這遠遠比單純的學會知識更加重要。并且,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不但開拓了自己的眼界,而且積累了許多的寫作素材,在以后的作文寫作當中可以將自己的風格發揚出來。
教師在重視培養學生寫作的同時,也要注意許多利于習作的方法,教學不應該止步于課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學生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學生在教師提供的大量的課外書的基礎下,應多利用自己的課下時間及空余時間去閱讀這些課外圖書,為自己積累寫作經驗。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課外圖書,積累了寫作經驗,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在以后自己的寫作中更是下筆如有神。教師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閱讀當中積累課外知識,在閱讀當中養成自己的寫作風格。[2]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有利于學生寫作的課外書籍,像《滿分作文100篇》《優秀作文》等這種優秀作文較多的書籍。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優秀作文,在閱讀每一篇文章的同時記錄下其中的優美詞句,為自己積累寫作經驗。通過一篇篇優秀文章的閱讀,學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有身臨其境的帶入感。教師為學生提供閱讀課外書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廣泛拓寬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在閱讀當中養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在以后的寫作當中也更有個性化。
總而言之,想要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化作文寫作,師生需要站在統一戰線上。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努力自我完善,以學生為班級主體,做學生的指路人、指引者,掌控整個作文課堂的走向,使其朝著又穩又順的方向發展,使學生真正學到有價值的知識。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進行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為培養學生個性化寫作提供更為有利的教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