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黎潔
(山東省淄博市淄博柳泉藝術學校 山東淄博 255000)
兒童想象的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浪漫美妙的樂園。兒童畫教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藝術教育。兒童通過觀察這個世界,展開豐富的想象發現美和創造美。教師要做的是,傾盡全力為兒童的想象插上翅膀,使他們飛向心馳神往的夢幻樂園,發現和創造美,而不是閉上他們充滿想象力的眼睛,使他們只能著眼于現實。因此,兒童畫教師必須審視教學過程,從根本目標和具體形式上,探究出兒童想象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曾說:“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和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地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因此,教師必須身體力行轉變教學態度,才能對兒童進行根本上的引導。教學態度的轉變主要包括兩大方面,變敷衍為重視和變“大鍋飯”為“因材施教”。首先,兒童畫的教育不像語文和英語一樣,有背古詩和單詞這樣一個具體衡量模式和考察模式,因此許多教師存在敷衍的情況,直接教學生“速成”簡筆畫,而不是在教學中循循善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其次,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兒童的特性。每個兒童都是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都各不相同,教師必須根據每一個兒童不同的狀態,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引導方法,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和他們溝通,讓他們明白。[1]
比如學習到《船》這一課時的時候,許多兒童從出生起就沒有見過,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船,沒見過也沒有用過這樣的玩具,相對可能就難以理解。教師不能籠統地認為學生就應該都知道,不知道不理解的,就覺得學生是天性愚笨,這是極為不妥當的。教師要找到學生不懂的根源。如果學生沒有見過,教師可以直接折一個紙船讓其在水上飄,直觀地讓學生感受什么小船。也可以跟他們說:“小朋友洗澡的時候,是不是會有一個小黃鴨,陪著你一起洗澡呀?如果小黃鴨變得非常大,可以帶著你在河上飄,那他也是一個小船對不對?”對于生活背景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要用不同的方式讓其理解,利用兒童不同的思維方式,激發其想象力。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意思,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畫出自己想象的別致的圖畫。
多元評價即從多方面對學生的畫進行評價,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以求找到其閃光點,而不是只根據一個點就把學生的圖畫否定,這對兒童想象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小孩子的一幅畫,就像是一點星星之火,只要教師不斷摸索找到正確的方位,輕輕一扇,就可以點燃整個草原。如果教師只是沖著一個方向猛吹,就會撲滅這一點火星,使兒童想象力受到壓制。從根本上來講,兒童發揮其想象力創作出來的畫,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即使兒童創作出來極其抽象且脫離實際的畫,教師也不能揪住不切實際的一點,忽視其瑰麗的想象,而應肯定他的想象力,并對他忽略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2]
比如學習《船》這一課時,學生展開想象,畫出一條自己想象中的船的時候,教師不能說宏大壯觀的就是好的,樸實無華的就是差的,跟普通船不一樣的就是錯的,而應對學生的畫畫功底與他所想象出來的船的模樣及用處,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進行全面的評價。兒童畫出來的畫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有認識全面與不全面之分,船可以是他們所認為的任何樣子,甚至可以是一個棒棒糖做的,但是必須符合它作為船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可以浮在水面上。在合理的基礎上,任何想象都是對的,任何創造都是優秀的。教師要找到兒童畫中閃光的地方,進行鼓勵與贊揚,可以大大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不是打壓和抹殺其豐富的想象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師要保護兒童的想象力的創造,其中一大追求就是,讓兒童無論經歷什么,都永遠相信,永遠浪漫,永遠純真,永遠保持真善美,這是保護兒童內心的純粹。在兒童構思世界里,其雖然與現實世界不盡相同,但也表達了兒童美好的愿望以及向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來展開想象,讓其形成結合具體問題展開想象的習慣,從無限的生活素材中,激發起無限的想象力。
比如在學習《長呀長》這一課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拿出一粒種子,讓學生根據這個展開想象,想象它在成長過程中與大地與太陽的對話,它會不會跟太陽公公說“我好渴可不可以下一點雨給我喝”?它將來會長成什么樣子?比如它長出來是一個蘋果,它會被獻給誰?會不會被一個可愛的寶寶獻給剛下班的爸爸?會不會是《最可愛的人》里面那個一下子甜到人心眼里的蘋果?兒童將想象力寄托在生活中,就能在生活中里每一個角落,激發出無窮的想象力。
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小天使,兒童畫教師要帶著愛去贊美、去教育、去守護,讓每一個兒童充滿無限想象力,永遠保持天真,保持善良,保持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