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娟
(隴西縣紫來九年制學校 甘肅隴西 748100)
親子閱讀目的就是家長陪伴孩子閱讀,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可以增加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進一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閱讀,有助于提高孩子閱讀的興趣,甚至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與愛好,對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益處。親子閱讀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很多家庭在開展親子活動的時候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教師的幫助,因此為了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家園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對于親子閱讀,大多數家長是比較積極配合的,但是也有部分家長感覺無關緊要,甚至漠不關心,給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
(二)家長在親子閱讀活動中處于被動的位置。親子閱讀活動要求學校和家長互相溝通,共同提高孩子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然而,有部分家長不會主動報告孩子的閱讀情況,教師就會不清楚孩子在家的閱讀狀況,不利于孩子的學習。
(三)幼兒園在開展親子活動的互動過于形式化。根據往常的教學經驗來看,老師在為孩子們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時,雖然家長表現得都很配合,但是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家長完全是本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配合幼兒園,并沒有去了解幼兒園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的含義,導致家園之間的互動過程過于形式化,并未達到開展活動的目的,失去了開展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開展親子閱讀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讓孩子積累詞句,為他們在日后練習寫作時做好充足的準備。常言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親子閱讀能夠充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產生閱讀的動力,使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親子閱讀能夠讓家長與孩子共享童年美好的時光,同時也為家長提供了親子溝通的機會,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并且也能有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親子閱讀不但能夠讓孩子積累知識,而且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書中的各種情節,能夠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思考以及吸收其中的知識,家長可以在與孩子閱讀時及時引導孩子思考問題,教給孩子一些思考技巧,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1]
家長作為親子閱讀過程中重要的角色,在與孩子進行一對一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最了解孩子的閱讀情況,并且能夠及時發現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經驗、教學理念以及教學觀念等方面要比家長更加專業。因此,老師應該與家長增加交流溝通的機會,有效引導家長重視自身在親子閱讀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這樣家長才能夠積極與老師溝通在親子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從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閱讀效率,培養孩子閱讀的良好習慣。
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過程中,家長在親子閱讀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要能夠及時詢問并得到解答,從而促進家園合作的有效性。為了能夠解決這種問題,幼兒園老師可以為家長設立一個與老師自由溝通的討論平臺,比如“家教小沙龍”等,來為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提供便捷條件,讓親子閱讀教學活動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
家園合作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離不開老師的合作觀念以及意愿。老師要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觀念以及意識,增加家園合作的活動頻率,增加兩者之間的互動頻率,進而有效促進親子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提升這個活動的開展效率。[2]
總的來說,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促進家園合作,開展親子閱讀教學活動,提升家長與孩子學習交流的機會,以及增加老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機會,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為孩子今后的學習做好良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