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昭佑
(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幼教中心東安幼兒園 江蘇太倉 215421)
通過云平臺開展幼兒生活意趣指向下的美術創生活動時,教師要明確創生主體的多維關系,針對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尋找構建多重創生網絡的策略。
生活意趣創生活動利用獨特的云平臺,主體是幼兒[1]。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能獨立通過云平臺直接產生互動聯系。這便需要教師、家長、幼兒建立聯系。而云平臺美術創生網絡不可忽視的還有美術創生的內容主體與生活意趣的情趣主體。這就逐漸建構起了幼兒、教師、家長、網絡、美術、生活之間廣泛、多維的關系。
云平臺的廣泛關系使參與主體增多,實踐中的可操作因素也隨之增多。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了以下幾點。
1.興趣是幼兒進行云上生活意趣美術活動的動力
問卷調查顯示,96%的幼兒對生活意趣美術創作活動有濃厚的興趣。絕大多數幼兒參與生活意趣美術創作活動的積極性較高。這為開展云上美術創意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陪伴是幼兒進行云上生活意趣美術活動的助力
調查數據顯示,經常陪伴幼兒進行美術活動的家長占21%,79%的家長偶爾陪伴幼兒進行創作活動。大部分家長對參與云上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這說明家長的觀念還有待轉變。
3.策略是家長指導幼兒進行云上生活意趣美術活動的困惑所在
由于專業的限制,不知道如何指導幼兒進行云上生活意趣美術活動的家長高達59%。他們對云上創意美術活動的指導策略普遍存在困惑。這也是幼兒園在開展云上美術創生活動時該解決的問題。
為進一步利用云平臺開展好幼兒生活意趣指向下的美術創生活動,筆者經過實踐,梳理出以下五重策略。
在云上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便捷性,以云上美術創意活動中所出現的共性問題或有研討價值的問題為沙龍的主題,開展云上沙龍活動。比如,東安幼兒園針對不同班級的家長問卷和活動實踐中出現的“缺乏創作材料”和“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兩方面問題開展了沙龍活動,既邀請了家長、教師參與,又邀請了幼兒及這方面的專家參與。
云上相約在時間上相對靈活。教師可在各班家長、幼兒相對集中的空閑時間開展,如“相約周六八點”“七點約會”等,形成時間固定的活動,讓家長、幼兒利用云平臺,通過照片、音頻、視頻等形式,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經驗和困惑等。
云平臺活動要注重針對幼兒間的差異給予幼兒個別指導。教師要結合每位幼兒的嘗試和創作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云上指導更有實效。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及已有經驗都不同[2]。因此,教師針對不同幼兒、不同家庭進行個別交流是比較合適的。教師對家長親子教育方法的指導也要善用個別交流,以提高實效。
云平臺有豐富的資源。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網絡上有很多有助于問題解決的經驗分享。各種文獻資料、相關論文、教育隨筆、經驗分享都可以成為云平臺上互助指導的資源。教師、家長、幼兒自己的實踐也是共享資源的來源。他們也都是相互推送資源的互助主體。
云上美術創生活動更多是在非幼兒園的環境中進行的。參與者除了幼兒,還有家長及教師。幼兒在進行創意美術時往往會收集與準備材料,需要成人有目的地觀察與指導。生活材料的選擇與創意美術的多元方式、意趣的智慧體現都是云平臺指導的重點內容。
名畫不僅豐富了世界藝術寶庫,還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教師可以趣用這些名畫開展云上美術創意活動,通過“畫之語”“畫之作”“畫之演”“畫之聲”四步進行演繹。“畫之語”:教師和幼兒共同解讀名畫,如梵高《星月夜》。“畫之作”:對同一內容、不同大師的作品,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嘗試自己創作。“畫之演”:幼兒利用媽媽的耳環、奶奶的圍巾、家里的窗簾等道具演繹《蒙娜麗莎》《包著紅頭巾的男子》《吶喊》《蝦》等作品,成為世界名作的男女主角。“畫之聲”:藝術總是彼此互通的,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藝術體驗,配上自己的思考、創意、解讀,用聲音的藝術展示有意趣的美術創意。
生活意趣指向下的美術活動特別重視對幼兒生活意趣的體驗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采取多種途徑,幫助幼兒運用美術的形式,將生活創意的美術活動轉化為具體成果。云平臺的出現,既滿足了特殊情況下的幼兒創生需求,又豐富了創意美術活動的方法和表現形式,使美術創意活動真正服務于幼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