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燕
(甘肅省宕昌縣何家堡小學 甘肅隴南 7485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恰當的方法進行情感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而且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得到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1]。但是,現階段有很多一線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教師應該把加強情感教育作為自己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能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充分掌握語文知識,最終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情感素養對學生情感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具備積極的職業道德素養,不斷學習情感素養方面的知識[2]。這樣,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才能在教師的帶領下得到提高。同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來影響學生。這樣,學生的情感修養才能變得積極、樂觀。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可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情感教學,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中不斷受到感染,自己的情感素養就會慢慢提升。
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都是在課堂上講解知識,讓學生按部就班地理解知識[3]。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情感素養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新學習的知識印象深刻,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難點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為人民服務》一文的具體內容之前,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張思德的相關影視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張思德在工作中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教師創設的這種教學情境不僅能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而且能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情感素養得到有效提高。
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要學到朗讀的相關知識和技巧。學生能在朗讀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課文的內容。大聲朗讀課文能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所表達的情感[4]。因此,教師要重視在課堂上采取朗讀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情感教育的熱情。例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所表達的愛國情感,教師在為學生范讀課文時要在文中關鍵句子處保持莊重的語調,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同時,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多進行朗讀訓練,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喚起民族自豪感。
語文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相關的生活情境。將課本上所學到的語文知識融入自己的情感,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帶領下學會觀察,加強自己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提升情感素養。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情境對學生提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教師在教學《那個星期天》時,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自己如何期待爸爸、媽媽帶自己出游,自己的愿望實現時心情怎樣等,再結合文中作者在等待時的無聊、懊惱及失落,說一說自己對作者的同情。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情感引導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對小學生的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從多個方面提高自身情感教育的素質,加強自身情感的體驗,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學語文知識。這樣,學生的情感素養就能在教師的帶領下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