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甘肅省迭部縣高級中學 甘肅迭部 747400)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則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才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在教學過程中,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實現這一目標,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本文重點介紹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些實施策略。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為了學生的安全,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明確實驗操作的步驟、原理和方法[2],讓學生學會辨別化學藥劑,不讓學生接觸一些有腐蝕性的化學藥劑,才能保證實驗操作的有序進行。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1第4章“保護生存環境”時,老師要先明確教學的目標:1.知道大氣的主要污染物和危害,了解減少大氣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2.知道主要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和危害,了解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方法;3.通過重金屬污染、植物營養物質污染和石油污染的案例,認識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了解污水處理的主要化學方法和原理;4.了解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及垃圾分類和回收的重要意義(以上海垃圾分類回收為例);5.認識“白色污染”的危害,了解塑料資源化的方法。然后,老師可根據教學目標的先后順序向學生提問:“空氣中有哪些有害物質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他們找出自己認為的有害物質,進一步加深對這些物質的了解,再帶領學生進行相關實驗,觀察化學反應的現象,讓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準確掌握化學原理。
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真正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保證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糾正錯誤,獲得進步。
比如,在教學“金屬的腐蝕和防護”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教材規定的要求和步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在這時,老師要提醒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交流、討論,通過共同思考和探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一些棘手的問題,老師要及時幫助和引導學生,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技巧。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學生能學到金屬腐蝕的原理及避免金屬受到腐蝕的方法。探究教學模式能讓學生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驗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授課,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實驗操作[3]。教師將多媒體與探究教學模式相結合,不僅能將課本中抽象的化學實驗操作和無法觀察的化學元素以更加形象、直觀、立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而且能利用網上豐富的教學案例和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學生需要進行金屬鈉與水的反應實驗才能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在這個實驗中,鈉和水的反應非常劇烈,且反應時間短,不利于學生仔細觀察;反應時伴有輕微爆炸,安全性不夠。因此,為了保證實驗的安全,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授課,讓學生通過視頻觀察本次實驗的反應現象。除此之外,要采用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應加強相關教育培訓,利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不斷開發教學方法,創新實驗操作。比如,在儀器上的選擇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排水器裝置,使用注射器收集并檢驗氣體;在藥品的選擇上,可采用煤油和水兩種溶液,降低反應速率;在實驗方法上,可糅合氣密性的檢驗、排水集氣的操作和氫氣的檢驗,以更加安全的實驗操作來完成本次化學實驗。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構建和實施,需要老師多開展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才能鞏固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讓學生更加相信化學反應原理;還需要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團結合作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