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澤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三中學 甘肅金昌 737200)
數學應用題是指將數學學科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實踐中的題目[1]。在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主要包括數學應用和實際應用兩種類型。前者是基于單獨的數量關系形成的題目,后者是基于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形成的問題。加強對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指導,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促使學生從數學角度思考生活問題,并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但是,從當前高年級學生解應用題的過程與結果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如數學問題缺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審題不仔細,解題思路相對單一,解題準確率不高,自主反思意識不足等。因此,教師應發揮教學主導作用,提高學生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效率。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中,實際應用的部分占據較大比重。結合應用題指導,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思維,發展知識應用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教師應注重對應用題類型的選擇,結合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思考與探究的積極性。
例1 甲乙兩地相距56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48千米,另一輛汽車從乙地開往甲地,每小時行32千米。兩車從兩地相對開出5小時后,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場景幫助學生還原問題,并結合線段圖的指導,促使學生完成情感與經驗的遷移,完成對問題的解答,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效果。
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觀察生活、解讀生活,從生活中提煉并自主編創數學應用題,如要求學生從超市購物經歷出發,結合百分數知識編創問題,并在課堂互動中完成分析與解答,從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背景下進一步思考數學問題。
審題不清是導致學生解題出錯的重要原因之一。對高年級小學生,教師應從態度與方法的角度,促使學生在做應用題時學會耐心審題,仔細審題,提高解題能力。在解答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要求學生端正態度,專心讀題,在第一遍閱讀后準確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并標記出來,以初步確定問題思考的方向;其次,教師應要求學生根據關鍵詞,分析主要條件,找出其中的數量關系,如路程、效率、倍數等典型習題中的主要元素,進一步明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再次,為檢驗學生對題目信息的掌握程度,教師應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題目,或用圖形的方式進行轉化,保證學生對題目的解析效果;最后,教師應要求學生互動交流,分享列式的結果。這樣的反復訓練能提高學生對審題的重視,并促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審題方法,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指導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扭轉學生的思維定勢[2],啟發學生在多角度思考中完成解答,并總結歸納典型例題,實現舉一反三。
例2 一個工廠由于采用了新工藝,現在每件產品的成本是37.4元,比原來降低了15%。原來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教師應要求學生拓寬解題思路,打破思維定勢,從多個角度探究解題方案。比如,在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數量關系直接寫出37.4÷(1-15%)=44的算式,也可以啟發學生采用設未知數的方式答題。另外,教師可以針對題目做出變式,即轉換其中的數量關系、結構內容、直接條件等,啟發學生從一道題出發,圍繞百分數知識進行全面探索,在靈活解答問題的同時,拓寬學生的思考,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檢查驗算是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準確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良好解題習慣的重要體現。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指導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的知識學習與應用情況,而且要注意學生的行為習慣發展情況,即要求學生進行檢查與驗算,并予以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常見的檢查驗算方法包括:代入法,即把解得的結果當作已知條件代入題目,參與計算,查看結果是否與原來的題目一致;等值法,即找出題目中的不變量,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查看最終得出的數量是否一致;比較法,即把問題結果與已知量作比較,看是否符合題意;另解法,即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查看是否能夠得出相同的結論。總之,無論哪種方法,對學生提升解題準確度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重視學生對檢驗方法的掌握與靈活運用,強調學生的習慣培養,培養其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在解答數學應用題時,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在傳統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對學生解題中出現的錯誤多持否定態度,忽視了錯誤所能體現的問題。這樣的教學評價態度會讓學生對錯題產生抵觸、畏懼心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了錯題的重要價值,并從課程資源開發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出了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轉變對學生錯題的態度,要求學生做好錯題整理與反思,即準備錯題本,將典型錯題謄抄其上,并寫出錯解與正解,在對比中明確思路的偏差,反思自己解題過程中的問題。學生應定期翻看錯題本,找到學習的薄弱處,加以鞏固。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能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且能培養學生反思與歸納的能力,從而激勵學生通過錯題不斷思考、糾正與提升。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應用題特點,設計教學指導策略,促使學生建立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態度,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監督學生檢查驗算,要求學生做好問題反思,不斷總結應用題的解題經驗,提高數學教學實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