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陽
(宿遷高等師范學校 江蘇宿遷 223800)
高職的學生在學習中,相對于本科來說能力較差,自學的控制力也不足,由于自身素質的原因,面臨社會就業的問題就會顯得很嚴峻。如果在平時的課堂中滲透職業素養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培養自身的個人職業素養,那么在高職學生進入社會就業時,由于素質高,就更容易獲得職位,贏取更多的機會。在我們數學的課堂上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兼顧滲透職業素養的教育呢?本文將從在數學教育中,利用數學名家的勵志故事,在數學習題中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其責任心三個方面進行闡述,重點研究。
每個數學定義,每個數學分支的由來,都是有很多數學家付出了太多的艱辛換來的,所以在上數學課時,講一個新的數學內容的時候,不妨在課上先講一講關于這節數學知識的數學家的過往經歷,這些數學家的經歷課本上沒有,但是這些經歷足夠飽滿,他可以給我們的高職學生帶來很多啟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要奮斗的意志品質。利用這些小故事告訴了我們高職學生在社會中應該怎樣去做,在職場怎么去打拼,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比如:在講微積分初步的時候,先講一講“歐神”的故事,歐拉是瑞士著名的數學家,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但當他最春風得意的時候,由于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導致左眼失明,但歐拉仍在繼續研究,五十九歲時歐拉雙眼失明,但歐拉利用心算仍然繼續奮斗。歐拉的不離不棄造就了數學的發展。利用數學家歐拉的故事,在學生無之不震撼之時,也鼓勵學生不斷前進,培養學生不斷奮斗的意志品質[1-2]。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邏輯思維強,知識不容易理解,習題不容易解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做好數學,就需要學生把知識學好,掌握好,才能將數學問題迎刃而解。由于高職數學的難度大,對于學生來說常常是一堵墻,對于這堵墻有畏懼感,再加上自身基礎薄弱,更不愿意觸碰。往往是班里一人做完,好幾個學生就直接拿去抄襲了,沒有自己思考,問題處理的方式也就沒有掌握。也就喪失了對自己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鍛煉,等到進入社會需要自己處理問題時,找不到方向,很難適應。所以,平時做好數學習題,是對自己獨立處理問題很好的鍛煉。比如:在做三角函數的習題時,由于三角函數的公式多,公式也非常靈活,這樣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就很大,鍛煉價值也就很高。如關于二倍角公式,一共有三個,在題目中到底使用哪一個需要學生對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就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獨立的思考也得到了培養,有助于學生在進入社會以后有一個很好的適應,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高職的數學課中,數學往往并不能只靠記憶就能夠學會的,數學常常要對知識有一個預習,學習中要對知識點做一下筆記,學完后要對知識時常復習,才能達到對知識的靈活掌握,活學活用,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進入社會,進入職場都是大有益處的。一個學生初入職場,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帶到職場中,逐漸就會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崗位中有嶄露頭角的機會,這機會常常不是隨便給予他人的,往往做好準備的人更容易得到,而良好的習慣就是做好準備的保證。如上數學課以前,可以先把要講的章節進行一個大致的預習,對于不懂的地方就能在課上著重去聽,課下再對知識進行總結,再把關于知識的題型逐個解決,這樣就能對知識達到掌握的目的,把這樣的習慣堅持下去,整個數學的知識就會順利地連貫起來,整個數學就會學得更好。把良好的習慣帶入工作中,將工作進行有條不紊的梳理,那么工作就會很有條理,整個工作也會變得更有信心,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工作的責任心,提高了學生整體的職業素養。所以,一個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他不僅關系到知識是否學得牢固,對以后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總之,如何在高職數學課堂上,將職業素養教育滲透得更好,還需要各位數學老師多想辦法,多付諸實踐,力求我們的高職學生畢業以后能夠順利地進入社會,步入職場,在職場中因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而得到更好的發展,為學生有更好的未來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