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倩倩
(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常州 213000)
某天晚上10 點多,收到了班級一位學生的“小報告”:王同學已經住在我們宿舍1 周了,有時候熄燈后還瘋瘋鬧鬧,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的休息。次日清晨,我先聯系了班長了解她的一些行為異常情況,再與王同學的家長聯系。恰巧,家長也察覺到了近期孩子有一些比較奇怪的行為。
在與王同學交流前,已經初步掌握了以下在校問題:成績有下滑趨勢、竄宿舍并留宿他人宿舍、周末留宿時不注意宿舍衛生、不遵守晚自習紀律等。
與她的溝通中,運用引導式發問,讓王同學慢慢說出了行為問題,但是她仍然對我保有戒心。交流總結出來的行為問題的原因在于成績下滑影響了心情。但我清楚地知道,導致這些問題的真正原因并沒有找到。因此,我與家長聯系約面談。我們溝通了孩子在家的各項表現,了解到她在家喜歡化妝、對于成人的世界很好奇。
為了尋找問題的根源,我們決定分三步來解決王同學的問題:第一步,暫時性走讀,并聯系熟識的心理醫生進行咨詢。第二步,家庭更多的陪伴,多出去走走散心。第三步,讓她敞開心扉,了解其真正的想法,針對性糾正。
在我們共同與心理醫生溝通后,了解到這些都屬于“青春期怪誕行為”。心理醫生對于我們的解決方法也給予了肯定。
通過與家長的共同努力,王同學的“青春期怪誕行為”很快得以改善,將精力又放到了學習上。在本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優勢科目更加突出,并以高分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
王同學是本班專業學科非常突出的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好的學習習慣。所以當這些問題出現在她身上時,我必然是驚訝的。而這些行為其實也是青春期孩子常有的。在日常學生管理中,對于成績優異的孩子,會自動忽略他們的日常行為管理。
因此,對于這個時間段的學生來說,青春期的行為變化是出乎意料的,需要我們用耐心、方法來引導學生度過這個階段。
這個案例中,王同學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長的配合與付出。在問題剛剛得知時,家長就很積極地來校與我當面溝通;在解決問題時,也積極配合,每天不辭辛苦地接送、陪伴孩子。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1]。
青春期學生的行為異常程度取決于家庭對于其性格與思想的影響。每個孩子的青春期行為都會不同,處理的方式方法各異。但總是需要我們的耐心、理解、包容,這樣才會與學生建立信任。當他們有任何奇怪的想法時,可以及時了解,做好引導與紓解。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當個體遇到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會去尋求幫助。而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向成人邁進,但心理卻不成熟,他們會覺得自己可以解決,但往往卻會越來越糟糕。因此,在學校老師與同學的陪伴,在家中家長的陪伴就尤為重要。陪伴,不僅僅是花時間陪著,而是要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以孩子的思想理解問題,要對他們的行為給予包容,是要等待他們成長。在這樣長期的陪伴中,家長與孩子會自然形成信任,相處方式會更親密。
在與王同學的交流中,我并沒有以教育式或審訊式口吻交流,而是更多地用“然后呢?”雖然在溝通中,王同學仍對我保有戒心,但卻讓她越來越多地想說出更多的問題與困惑。雖然異常行為的根源并沒有找到,但對于家長和我商討解決方案時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也讓我們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商討出解決方案。
基于王同學的案例,家校溝通更能夠從根源解決學生的各項問題。因此,在遇到另一位李同學出現行為異常時,我也積極與家長溝通。李同學因各種瑣事,導致行為異常,比如在教室莫名撕本子,莫名哭泣。經過心理老師的量表測試,得出李同學有中重度抑郁傾向。得到結果后,我立即與家長聯系,并約好當天家訪。李同學的家庭比較特殊,母親獨自撫養姐弟兩人,經濟困難。而長期居家時,母親的嘮叨,弟弟的不懂事,加上自身學習一時難以達到預設目標,導致李同學難以疏解心中抑郁。在家訪過程中,我先了解孩子近期在家情況,再將孩子在校近期較好的表現告知,再將觀察到的異常情況和測試情況告訴李同學的媽媽。在溝通時,結合近期的案例,將抑郁癥防治的重要性告知家長。李同學的媽媽與我在40 分鐘的時間內,共同分析行為產生原因,共同商量解決方案。借鑒王同學的解決方法,經過短短兩周的時間,李同學又恢復往日的樂觀與努力。為了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在李同學身上,我也與李同學的媽媽溝通,要對孩子多重標準,不以成績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培養長期學習的習慣。也只有長期學習的人,才會擁有更好的生活與工作。
青春期的行為問題,是普遍的問題,存在于很多孩子身上。只要我們耐心、科學地對待問題,與家長積極溝通,緊密合作,共同陪伴,正確引導,定能讓他們很快度過。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用真愛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不僅要做師生,更要做朋友互相理解。要與家長經常溝通,不能只在我們看到問題時聯系,要引領家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