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東
(甘肅省臨夏市一中 甘肅臨夏 731100)
初次系統化接觸物理學科的啟蒙階段,也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其自身綜合素養的關鍵階段。只有在學生的啟蒙時期,將核心素養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作為課堂教學理念的一部分,才能讓學生更加高效、主動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探究物理領域的奧秘,以此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1-3]。
所謂核心素養,從字面來看,核心素養是以素養為基礎為前提。簡單來說,就是參與者必須能夠調動自身的能動性,以自己的意愿主動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各項技能。在我國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主要側重于對知識的傳授,更加關心學生是否掌握了講授的知識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整個課堂較為無趣呆板,并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由于物理本身是一門較為高深的學科,比較晦澀難懂,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學習物理產生厭煩心理,并不利于對物理的教授。因此在新時代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從自身做出改變,在課堂上積極調動課堂氛圍,探索學生更易接受的學習方式,更注重于“以人為本”,對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新改良。除此之外,由于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大量的理論基礎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考驗,走出學術的象牙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提高他們對學習物理的興趣。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大量的結論都是無數先人通過不斷實驗,不斷探索所得到的結果,因此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我們一般根據性質不同將物理劃分為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需要學生自己操作的實驗兩個方面。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教育結構看,受到各項考試的影響,我們更注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學生是否將理論知識背牢記牢,在相關的筆試考試中,能否得到相關知識點的分數,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并且批判的“應試化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許多教師將動手實驗認定為沒有用處的課程,是沒有必要浪費時間的存在,所以在學校設置實驗課的情況下,依然將實驗課改為理論課,也不去征求同學們的意見,長此以往學生難免會對學習物理感覺到枯燥乏味。實際上,物理一直以它的動手性稱之為趣味性學科,同時它的實際操作性很強,十分值得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例如最簡單的受力實驗:我們可以準備一些一定質量,且質量相同的物體,和兩根寬度不同的繩索(寬度相差較大),將寬度不同的繩索分發到一個學生的左手和右手中,將質量相同的物體分別系在兩個繩索的下端,這時學生左右手的感覺不一樣,寬度窄的繩索使學生的手更易產生緊勒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受到的外力相同時,物體的接觸面積越大就說明受到的壓力也越大。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加強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對于心智發育并不成熟的初中生來講,整個中學的學習內容都不會太深入難懂,同樣在初中階段,課本上所涉及的知識點也只是物理學的皮毛,更多地側重于幫學生初步了解認識物理,但是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會有些孩子對物理比較感興趣,并不滿足于對書本知識的了解,這時老師就要起到一個引路人的作用,推薦他們看一些相關的報紙書刊,在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適當地講述一些教學任務之外的知識,并且鼓勵他們在課下自己搜集相關資料,還可以在課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學習物理的網絡體系。
對于學生的不同興趣范疇,老師可以適當地對此進行引導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書本上所涉及的知識,老師可以講授一些更高層次的物理知識,對書本上的知識做一些拓展。比如物理的電磁學中的電磁場的產生與變化,世界上先進的物理技術等,這些知識點與初中的物理課本都存在著聯系,是初中物理的拓展和延伸,是更高層次的物理教學。通過這種引導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他們自己動手查閱資料的好習慣,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物理帶給世界的改變。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必須要與時代共同進步,合理利用當代的教育工具和方法,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打造創新課堂,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更為高效、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