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妮 李 霞
(1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福州 350012)(2 中國藝術研究院 北京 100029)
“瑯琊”,歷史上亦稱之為“瑯邪”,在《史記》《后漢書》里通常以此代稱,因地域口語音調多上揚而形成當地人口耳相傳的“瑯琊”文化。最初的瑯琊位于今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夏河鎮駐地,即文中的古瑯琊。據史料記載,古瑯琊地理位置優越,背靠庫山,面向海灣,該地憑借優越的港口條件溝通南北地域和東夷地區,促進了經濟、文化及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1]。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載,秦始皇曾多次東游到瑯琊,重鑄高臺、記功刻石,并率三萬民眾遷徙至此。[2]隨著瑯琊地區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無數外來移民相繼遷徙于此,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和群眾基礎,奠定了瑯琊文化包容并蓄的開放情懷。
古瑯琊郡作為古陶瓷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它與瑯琊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制瓷的歷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據考古資料載,夏河鎮地區發現的釉陶壺與同時期其他地區出土的青瓷器所不同,該原始瓷器的胎呈磚紅色,整體施以黃綠色釉。[3]而如今的瑯琊“古瓷”作為現代人創新而制的新瓷,早已形成一種嶄新的“瑯琊鐵紅”面貌?,樼鸸糯蓱{借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支撐,承續著瑯琊文化的血脈正以嶄新的姿態和容貌問世于當代,并逐漸被當地政府、考古專家和歷史研究者所關注。
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瑯琊古瓷繼成為民眾日常實用品之余,也承擔起人們用于商賈交流,滿足精神需求的藝術品。據前文所述,先秦時期的瑯琊古瓷屬于原始青瓷一類,而史料記載,先秦時期的青瓷產地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的南方地區,考察漢代以前青島地區的墓葬和遺址很少發現原始瓷器,也未有燒造窯址的記載。僅在漢代的墓葬中,原始青瓷和漆器才多能常見。鑒于瑯琊地區便捷的海陸運輸條件,筆者分析,先秦時期的瑯琊古瓷其鑄造瓷器的原材料、工具乃至工匠藝人多是從南方運到此地。由此,本文試圖從當時政治背景、地理條件、文化交流因素探討其可能性。
早在先秦時期,齊桓公和齊景公曾出游南巡到瑯琊;春秋爭霸,越王勾踐戰勝吳王后東游遷都到瑯琊,并在此地筑立觀臺,取名瑯琊臺;秦統一六國后,始皇先后三次東游到瑯琊,筑壘高臺、刻石記功。隨后,西漢景帝、武帝和東漢明帝都曾巡游到過瑯琊。[4]眾帝王的出游和巡訪,不僅給瑯琊地區帶來了大量身懷技藝的工匠和民間藝人,也帶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與精英名士。
帝王的巡游、遷都以及行政中心的確立,使瑯琊歷代以來成為文化與藝術繁榮興盛的中心,為瑯琊古瓷的產生、發展甚至瑯琊文化的塑造和傳播奠定了穩固安定的社會環境。
春秋時期,瑯琊港得益于優良的區位優勢,就已作為中國五大港口之一發揮著海陸交通的樞紐作用,不僅溝通南北內陸,也是連接中國與朝鮮、日本等國的橋梁與紐帶。當時的瑯琊港口主要用于南北通商,源源不斷地將海產品運到福州、寧波等南方海港再銷往內陸,同時,南方的絲織品、陶瓷、竹制品等也批量的運往瑯琊等北方港口,便利的港口條件為文化的交流、貿易的發展開辟出一條交流互通的走廊。
近20年來,隨著整地改田等基本建設的展開,在夏河城周圍發現多起成組的釉陶器和零碎瓷器,經專家鑒定,這些陶瓷器大部分是南方生產,以景德鎮產品為最多。[5]由此推斷,瑯琊古瓷在選料制作上確實與南方瓷器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受益于交通的發達為南北物資的置換、文化的交融提供極大便利,同時也為瑯琊古瓷的創新和傳播開啟了溝通互動的窗口。
瑯琊古瓷的魅力蘊含于綿長悠久的瑯琊文化中,“諸城(今山東諸城)‘敦淳樸,習禮儀,崇節儉’,‘好學尚儒’,至今東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5]瑯琊人既有魯人淳樸尚禮、尊崇儒學的性情,又有齊人睿智聰穎、開拓進取的精神,可以說兼得“魯風”與“齊風”之長,這種務實、踏實、謙卑以及好學進取的民風一直影響著當今的瑯琊人。
瓷出人之手,瑯琊古瓷可以說是融合開放包容的海洋文化,淳樸尚禮的齊魯、吳越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為瑯琊古瓷的承傳和發展奠定了持久內在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在現代制瓷技藝的不斷試驗下,瑯琊古瓷以一種名為“瑯琊鐵紅”的面貌再次問世,當前創新而制的“瑯琊古瓷”已列入青島西海岸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設立了瑯琊陶瓷研究所,致力于將古老悠久的古瑯琊陶瓷文化在新時代繼續傳承并發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于陶瓷來說亦如此?,樼鸬赜蛩募痉置?,受海洋氣候調節,空氣濕潤、早晚溫差較大、氣壓充足等特點,使得瑯琊瓷釉色高溫還原的效果更為精良。現今的瑯琊新瓷較之前的古瓷,首先在功能、形制上產生了差異;其次,與其他地域瓷器相比,在工藝技法、釉色材料、圖案內容方面也進行了創新。與景德鎮等南方瓷器相比,其表現內容主要以當地的山水表現為主,在此基礎上又創瑯琊新彩、高溫窯變等新瓷類別,突顯出因優越的地域環境而呈現的艷、麗、古、樸的獨特色彩。目前,瑯琊新瓷的種類有瑯琊鐵紅、瑯琊天青、瑯琊云岫、瑯琊新彩等,主要表現在色彩上艷麗而不妖媚、沉穩而不飄揚的特征,這充分得益于瑯琊獨有的地理、人文環境給予其浸潤,與瑯琊文化注重的樸拙、厚重的文化理念遙相呼應。
瑯琊文化作為青島西海岸新區本土文化的代表,對新區文化發展戰略的整體構建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和價值。自青島西海岸新區列入國家級新區行列,政府以及當地文化單位高度重視本土文化的歷史傳承和發展。包括瑯琊新瓷在內的如徐福傳說、瑯琊臺傳說、膠州剪紙等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不僅對瑯琊文化的價值拓展作出適時的補益,更對新時代背景下新區文化的創新發展構建具有重要的價值。
基于文化振興視域的瑯琊文化再探究,既將新區深厚底蘊的文化和優勢資源進行梳理,使當代人認識到本土文化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這種文化補嘗價值有利于新區依托發展機遇培育本土文化體系,拓寬國際文化市場,從而推動瑯琊文化真正的“走出去”,實現“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6]的文化理想,為國家級新區的建設和海洋名城的創建貢獻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