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穎安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 宣城 242000)
建筑病害是建筑工程質量事故和質量缺陷的統稱。由于建筑結構從設計、施工到使用要經歷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而由于施工技術不完善、建筑物所處環境和使用環境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人為或非人為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建筑物都存在多多少少的病害,其中有些病害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必須進行整治。
經過持續兩個月的實地調查,本項目組調查了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以下簡稱宣城校區)主要的教學活動場所和食堂,發現了許多病害問題。然而這些問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共性,有相同的發生原因和解決辦法。現將它們的共同點總結如下,使得我們能更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
以宣城校區新安學堂為例,經過調查發現,建筑滲水現象主要集中出現在一下幾個部位:1.建筑外墻內側,且主要為迎風面和向陽面;2.樓梯間墻體;3.窗臺內側,表現在窗臺兩邊陰角處,窗臺臺面,窗臺下部墻體4.頂層屋面;5.管道附近;6變形縫附近。圖1是各滲水現象出現的占比,由圖1可以看出外墻內側的滲水現象尤為嚴重,占整棟樓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為窗臺的內表面,樓梯間和頂層屋面。占比最小的為室內管道附近墻面和變形縫附近,約為7%和4%。

圖1 滲水現象分布統計
外墻滲水的原因主要有二。房屋建筑物在墻體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標準設置找平層和抹灰層的砂漿,從而使砂漿發生了干縮開裂等問題,造成了墻面的滲漏;或是,在施工中,外墻墻面磚和打底的砂漿之間粘結力不足,發生了空鼓病害,飾面磚的勾縫不夠密實,出現沙眼或者是裂縫,引發墻面滲水。
由于樓梯間的墻體一般高于附近的屋面,在溫度效應的作用下,樓梯間的墻體與屋面交界處出現裂縫。下雨時,大量雨水從樓梯間的屋檐流到較低的屋面時,濺起大量水花并滲入縫隙內,并沿著墻體蔓延造成滲水現象的發生[1]。
窗框在安裝時,窗框與周圍墻體的間隙未采用軟材料填塞,而是直接采用水泥砂漿進行填塞,在窗框受到風荷載或者推拉作用時易發生變形,從而與填充間隙的砂漿發生縫隙。
屋面滲水主要查看防水層。若是SBS卷材防水,需通過避水試驗找出準確的接縫漏水處進行燙接并再次做避水試驗;如果是JS涂料防水,需要檢查是否做了保護層,以及保護層的狀況。
管道附近的滲水主要是圍繞著管道穿越混凝土面板時留下的預留洞產生的。在樓板混凝土澆筑振搗時,預留洞內的套管四周沒能做到充分密實振搗,造成套管周圍混凝土較為松散,從而產生滲水。或者是在樓板混凝土澆筑振搗時,套管由于固定不牢而產生偏心位移,致使套管與導水管之間的空隙不均,無法填入填充物而產生滲水。
留置變形縫時未符合規范要求,縫內因有雜物而不慣通,因而性能發生變化,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部分墻體被拉裂而產生裂縫。或是變形縫內填充的密封材料的水密性不符合要求,蓋板的構造不準確,導致變形縫無法正常工作,蓋板被拉開而泄漏。
對于滲水處要找出所有滲水的來源,徹底阻斷來源后再進行補救。首先要檢查外墻面上的縫隙和各種孔洞,清除其中的松散灰砂和雜物,沖洗干凈后再進行補縫。同時,清理墻面上空鼓發霉的抹灰層,清洗完畢后重新抹灰,抹灰砂漿中可適當摻入防水劑等外加劑,待抹灰層完全干燥后再做其他處理,外墻可涂抹防水涂膜。定期排查屋面防水和導水管,重點查看接縫部分、檐口處和雨水口構造處的防水卷材。
墻面抹灰脫落這種病害,宣城校區內每個建筑基本上都存在,敬亭學堂尤為嚴重,現以其為例,對它的特征分布位置進行統計。經調查發現,墻面抹灰脫落主要發生在以下幾個部位:1.建筑外墻面。建筑北立面和回字形內部向陽面,墻面抹灰脫落現象嚴重,且發生過大面積整體脫落現象。2.首層內墻面,背陰潮濕處;3.樓地面附近;4.走廊盡頭。由圖2可以看出,敬亭學堂的墻面抹灰脫落現象主要發生在建筑的外墻面,且回字形內部和向陽面脫落現象嚴重,給師生安全帶來很大的隱患。樓地面附近的墻面抹灰脫落鼓泡現象也比較嚴重,占據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整棟建筑首層內墻墻面抹灰脫落現象要明顯比其他層要嚴重,且在整個建筑中也占據很大比例。走廊附近建筑轉角處也是墻面抹灰脫落的重災區。

圖2 墻面抹灰脫落分布統計
墻面抹灰脫落主要與基層、面層的使用材料和施工質量有關。空隙率大的材料易含水,抗滲、抗凍性能不佳,強度降低,在風化作用下,外墻材料的耐久性顯著降低。另外,在基層水分尚未干透時,就覆蓋飾面涂層,風干后就會產生收縮縫隙;或是基層抹灰由于厚度不等,產生不均勻收縮,形成空鼓現象和空洞,最終引起脫落。
由于敬亭學堂的地形原因,東面一層為首層,而西面二層變為首層,外部被土覆蓋的面積較大,由于防水處理不當,導致潮氣極易從外向內侵入,導致室內返潮。再加之內墻基層處理不當,基層偏差較大,一次性抹灰過厚、干縮率較大等原因使得內墻面抹灰脫落嚴重。樓梯間墻面抹灰脫落,可以追溯到樓梯間墻體滲水,滲水即墻面抹灰脫落的根本原因,再加之樓梯間的煙囪效應。加劇了墻內水分的蒸發,使得墻面抹灰脫落面積大、范圍廣。
鏟除所有起泡、剝落部分。局部的小面積的墻面起泡剝落可只做部分刮除處理,并將刮除部分的邊緣磨至平滑,再重新進行涂刷;如果是大面積的起泡剝落則須全部刮除,待墻面完全干透再進行施工。再次抹灰之前需要注意:抹灰前要處理好基層,墻面孔洞要堵塞嚴密,不同基層材料接觸處,要鋪釘金屬網,抹灰前應澆水濕潤墻面,采用和易性良好并具有一定粘結強度的抹灰砂漿,底層砂漿與中層砂漿的配合比應大致相同。
地面起砂現象這個問題分布比較集中,主要位于新安學堂的半圓教室。起初環形教室地面出現起皮、起砂,嚴重者露出小石子,再進一步惡化為成塊的脫落,重壓之后,地面出現裂縫、坑洼的現象。環形教室并沒有和其他教室一樣采用瓷磚地面,而是在水泥地面找平后直接刷上一層涂料,而這層涂料的耐久性較差,厚度也不足,稍微摩擦就會脫落,露出水泥表面,水泥再經過摩擦就會形成起砂現象[2]。
當拌和的混凝土水灰比過大時,混凝土表面發生泌水現象,表面強度降低,從而產生地面起砂。當砂石料的級配不合理時,含泥量高或土砂過細會影響水泥的早期水化和混凝土地凝結,造成地面起砂。施工中的過分振倒也會加重混凝土表面的泌水,造成混凝土表面強度低。當混凝土養護不當或不充分時,混凝土表面無法充分水化而強度降低。
教室地面面層大面積起砂、脫落,砂漿呈松散狀,應鏟除重做。重做面層施工時,應采用合格水泥,且強度等級不應小于42.5MPa。注意嚴格控制配合比,面層砂漿宜采用粗砂、中砂。水泥砂漿要及時拍實,用木抹抹平、鐵抹壓光。壓光應在終凝前完成,壓光時間過遲,會導致水泥凝膠體結構損傷,也會導致起砂現象。保證足夠的養護時間(一般不小于7天)。
開挖后的基坑在地基建好后會進行土的回填,使地面標高與地坪標高一致。回填好的回填土在建筑物建好后逐漸下沉的現象叫做回填土下沉。回填土下沉的主要危害是會引起地基下沉,造成地面局部或大片出現空鼓、裂縫、變形、塌陷和墻體裂縫。回填土下沉現象分布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敬亭學堂的西側、西北側,新安學堂的西北側,行政樓的北側。這幾個地點都可以較明顯地看到明溝標高高于地面標高,臺階地磚松動、脫落,嚴重的可以呈現4cm寬的橫向裂縫。
回填土未壓實,密實性達不到原來自然土的壓實程度,表層透水性較強。由于下雨地表水的滲透,或地下管道滲漏,回填土經過長時間的浸泡會有不同程度的下沉。回填土料中含有大量干土塊,經水浸泡后產生沉陷;或是回填土料中有大量含水量大的黏性土、淤泥質土、草皮、碎塊、凍塊、冰塊和建筑垃圾等,回填土質量不符合要求。[3]
對于房屋外回填不實,下沉部分應重新回填。重新回填時,需要控制好回填土的涂料和含水率。應采用黏土、粉質黏土等透水性較弱的土料回填,或用灰土回填。基槽及其附近局部有透水性較大的土料時,采用挖除或用透水性較小的土料封閉的方法,使其與地基隔離,并在下層透水性較小的土層表面設置盲溝或者適當的排水坡度。對基礎附近的管道漏水現象,應及時堵截或挖溝排走。回填土壓實程度,應控制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