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懷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新冠肺炎疫情是2019年末令我國損失大、影響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回顧疫情發展期間,有關專家研究報道新冠肺炎傳染病傳播途徑分析,主要是接觸傳染、飛沫傳染、氣溶膠傳染等幾種途徑,另外可能存在衛生間排水系統、空調系統的傳染。這些傳染途徑與建筑及建筑設施有關的主要表現有室內通風、空調、衛生間排水、電梯等方面,針對這次疫情,作為建筑人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變,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應該重視的問題。通過對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和其他傳染病的特征,分析認為涉及到建筑方面的需要改變的主要在建筑規劃、建筑設計和工程施工等幾個方面。
新冠疫情中,新建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建的兩所醫院是應急之用,在選址中還存在一定的爭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建議在城市規劃中,應該規劃應急救援醫院的預留地,預留地在交通、環保、安全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對外進行公示公告,每個城市在城鎮規劃中預留應急預留用地的同時,應該根據城市發展規模、人口數量等指標,預先設計出300、600、900、1 200、1 500等各種規模床位的應急醫院,不僅要設計出完整的施工圖,而且要有詳細的施工方案,這些施工圖和施工方案應該長期保存,并且每間隔3年進行修改完善,作為常規的應急救援資源備存。當城市規劃和人口布局發生重大變化,城市面積增大時,預留應急用地可以隨著城市的發展對具體的位置和面積進行調整,對于一線城市,可以考慮預留多個應急用地,主要是方便后期投入使用方便,交通的流暢。同時應該預留市政給水、排水接口,電力部門的供電接口,規劃配備備用電源也非常重要。
醫院類建筑設計規范應該做相應的修改,建議盡快修訂“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建設標準”,將傳染病防控能力的相關內容列入其中,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建設抗疫標準”,修改時請有關傳染病學方面的專家提出意見,為今后新建和改擴建綜合醫院建設項目的“抗疫設計”指明方向、制定標準,同時考慮既有病房可能在必要時短時間內改造成救災、抗疫醫院的可操作性。對于住宅小區,有必要考慮調整居住建筑規劃中的容積率、房屋間距的相關數據。對于住宅建筑,低層的住宅(7層以下),可以采取每戶一根排水管的方式解決,但是對于高層,不能采取這種方式,可以考慮研究新的排水系統,對于病房,可以考慮每間房屋設計獨立排水管和通氣管,避免通過衛生間排水系統傳染。對于商場、超市,可以考慮不設計在地下室這些通風不良的場地,以上這些都需要通過設計規范的調整來實現。疫情發生的短時間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聯合于2020年2月8日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設計導則(試行)》和2020年2月27日發布了《新冠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負壓病區建筑技術導則(試行)》等,作為抗疫時期的標準非常及時。
主要是指智能系統,包括物聯網、智慧醫院、智慧病房、新風系統、空調、機器人的應用等多個方面。作為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智能系統在醫療領域發展很快,作為與其配套的建筑設計,要跟上步伐,為物聯網的應用,與配套設施預留接口,為智慧病房的運行提高基礎支持。充分考慮新風系統、空調系統在醫院病房中的非常規用途,據報道,中央空調能延長病毒的傳播距離,2003年SARS在我國香港的案例就很典型,因此,這次疫情對空調的使用非常謹慎。衛生間的排水方面,研究新的排水裝置,包括地漏、便器等。防止接觸感染的設計方面主要還有,設計自動感應門、語音電梯、自動感應水龍頭、腳踏式沖洗閥等。
據有關專家預測,以后有多種病毒會長期顯性的存在,而且每年的流感,也是有傳染性的,以后居家隔離也是常規的措施之一,也是有必要的。據權威報道,新冠肺炎聚集性家庭感染在這次疫情中占比很大,據統計這次湖北疫情中家庭感染占比75%以上,充分說明在疫情期間,家庭之間的相互隔離顯得非常重要,作為一個家庭,應該有相對獨立的隔離空間,因此,建議100 m2以上的住宅可以設計相對獨立的隔離房間,可以預防在疫情發生時,實施居家隔離。
結構設計方面,主要考慮裝配式結構,下一階段,裝配式結構建筑在我國發展會有新的突破,作為應急醫院,裝配式建筑是大有可為,不同地域可以考慮在最大可能利用地方材料的前提下,進行標準的設計。考慮可以短時間內改造成有特殊需要的房間,預留各種醫用接口,如供氧接口、應急報警接口、呼叫接口、對講接口等。
建筑設計方面,外墻不得使用上下通透的、條形的或大面積的幕墻,這樣的幕墻容易造成室內空間穿透,室內空氣極易出現交叉感染,建筑規范方面,對住院門診、輸液室、兒童診室等的間距、平面布局等進行修訂并按強制性標準實施,而與檢查相關的MIR、CT室、X光室等做出統籌安排,在避免患者交叉感染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距離,以上這些,在修訂規范時需要請醫務專家共同完成。
根據公開資料,火神山醫院依據《傳染病醫院建設標準》實施,包括基礎工程、土建及裝飾工程、給排水及消防系統、供配電系統(不含外部線路)、照明與監控、通風空調系統、通信弱電、醫用氣體工程、凈化工程、室外及市政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等。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完成如此綜合復雜的工程,勞務、材料和設備等大量資源的供應能力至關重要。后期各個地區應該在學習和總結火神山醫院的施工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適合本地區的施工組織設計和詳細的施工方案,作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極端條件下,施工的難點主要在資源的儲備,如何做好人工、材料、機械設備的準備與預案,可以按以下方案進行,對于人工的儲備預案,每個縣級行政區域,應該預備應急醫院施工的工人,可以指定區域內施工能力強大、有意愿在特殊情況下愿意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企業作為潛在的施工企業,對這些企業的員工加強前期的培訓,做好項目的交底工作,在施工交底時,需要增加有關傳染病傳染途徑中的內容,以及對建筑材料、施工工藝的要求等內容。同時根據城市大小及道路交通的狀況,將應急預案所需的所有設備、材料貯存在規劃地半徑20~50 km,方便急需之用,這些設備、材料由指定單位按使用要求和保質期替換貯存,即在有供給的前提下,先前貯存的資源可以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得到使用,以保證資源的保質期和先進性,一般在保質期一半時進行更換使用,保證每年更新一次。為了方便急需所用,可以指定施工單位,不進行招投標工作;工程材料方面,主要是按圖施工,保證施工材料,特別是特殊材料的質量,從而保證使用年限達到設計標準。
作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新冠肺炎對我國乃至世界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對于建筑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將大型公共建筑在設計時考慮后續用于救災和救援的用途,如新冠肺炎時期的方艙醫院,對于其他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救災、洪災應急救援等也可用于應急救援,根據實踐,大型公共建筑的改造主要是考慮擴大衛生間數量、應急通道的寬度及形式(主要是指適用于救援所需的門、走道寬度,適用于醫用的坡道等)、配套設施的數量增加等幾個方面。作為配套企業,要加強醫院建筑的新風系統的設計,研究新的通風系統;人流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提高通風效果,如單向流新風系統的凈化效果更好,2003年非典過后,一些系統門窗供應商開發了新型通風器,在保證門窗氣密性能和水密性能的同時,為居室安全地自然通風提供了基本保障。
要繼續研究在大型公共場所設置符合醫療條件的隔斷,即武漢這次大規模實施的方艙醫院,采取兩用的方式,平時可以作為臨時性的設施,在緊急需要時,可以作為應急之需,如可以考慮設計醫療護理單元,內裝的管線設備包括水暖管、電管及給排水管線等,將其設置在吊頂、部品或輕質隔墻內,充分實現了管線分離,將管線設備從結構中解放出來,使主體結構與設備管線的分離技術,實現護理單元可以單獨預制和安裝。以后醫用機器人會大量投入使用,那么,設計方便機器人服務的規范應該加強研究和整合,如方便機器人行走的通道、隔離防護門、自動感應門等。以上這些措施可以提高公共場所的利用率,也為應急救援提供有效的保障。
[ID:00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