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手機是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工具,在所有軟件當中,微信的使用率最高,這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與微信公眾平臺的融合提供了基礎。基于此,高校應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發揮其優勢,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提升,增強學生參與思政活動的次數及頻率,以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加科學化與系統化,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成果的高效展現[1-2]。
現階段高校大學生所配備的都為智能手機,網絡應用更為方便,并且學生對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一定的認可度。因此高效應抓緊時代機遇,積極進行教育公眾平臺的建立與維護。在公眾號上進行思想教育活動的開展,發揮出微信公眾平臺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高效開展錯誤思想傾向的糾偏工作。
目前智能手機價格不斷降低,并且高校內也鋪設了無線WiFi,學生上網更加便利,且無需較高成本,同時微信公眾號申請也無需花費較高費用。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進行圖片、視頻、文字等內容的整合與展示,文章推送較為便利,學生可以隨時點擊微信公眾平臺的文章進行查看。有利于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強化高校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成果。
高校可發布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相關的思政文章,從生活入手,可極大地吸引學生的目光,進而使學生在閱讀文章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同時微信公眾號與思政教育課堂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消除了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得以拓展。利用公眾平臺的實時性,可以隨時進行新熱點問題的發布,學生可以及時收到推送文章并點擊查閱,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比傳統教育方式更高。
傳統思政教育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思想內容的傳遞,而采用微信公眾平臺以后,學生可以直接獲取更為精準的信息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可信性更強,認可度更高,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可更具針對性。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與用戶黏性較高的特點,學生無需走進思政課堂即可隨時查看公眾平臺中所發布的思政信息。在學生關注熱點或主題的吸引下,學生可完成文章內容的閱讀并接受思想教育。同時還可將學校的歷史文化、實踐學習等各項內容融入微信公眾平臺的思政教育內容當中,添加圖片及音樂背景,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率。也可采用點贊、評論等各種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轉發,進而實現教育受眾群體的拓展,將之宣傳作用良好地展現出來。
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者可根據學生上網集中時段進行思政教育相關文章的推送,以使學生養成查看思政教育文章的習慣,也可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相應的規范。此外,可將高校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瞬間拍成圖片或錄成視頻,融入思政教育文章當中,通過榜樣宣傳的方式,引導學生端正思想,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
由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大多以理論知識為根本進行思政工作的開展,與外界交流較少,未能實現思政教育理念及工作方式的高效轉變。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公眾號可以增強對其他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的了解,亦可將其優秀的教育方式化為己用。對本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形式及內容進行優化,既節約了思政工作人員的教育方式研究的時間成本,也為與其他高效間的信息溝通搭建了平臺,有利于思政教育成果的深化與提升。
微信是新興的媒體平臺且以網絡為依托可便捷獲取大量的教育信息資源,并且信息的準確度較高,時效性強,也可滿足大學生對時事新聞及熱點信息的探索需求。同時微信公眾平臺所應用的思政教育理念及觀點都較為新穎,實現了思政教材內容的深化與升華,實現了現實與理論的有效融合,極大的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
在微信公眾平臺日益成熟的當下,高校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實現了全新理念與教育資源的有效融入,使思政教育理論得以不斷深化,也可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高校應對思政教育范圍進行拓展,及時進行內容的更新,進而強化微信公眾平臺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以實現高校思政教育成果的最大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