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群
(福建泉州第九中學 福建泉州 362000)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并且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但是,他們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和現象依然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新知。因此,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準確地把握住初中生的這種好奇心。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化的知識,設疑導思。多年以來,任課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數學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通常僅只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忽視了除對數學知識理解和掌握以外,相關學習、生活經驗的積累。因此,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數學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的能力。
自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后,教師必須轉變以往教學深講解者和解釋者的角色,而是應該做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去探討數學知識。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應該將數學教學內容盡可能地貼合實際生活。一方面,教師應該深入的挖掘教材的內容,以此了解作者編寫教材的主要意圖和貫穿其中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任課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并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數學教學內容,并對其進行重新加工,創新的使用教材。將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究新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將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和現象作為教學實例,引導學生去探究新的數學知識,掌握新的數學學習方法。在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反思,這樣不僅可以深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另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積極的積累數學經驗。例如:奧運會中的各項比賽都十分的精彩和激烈,大多喜歡學數學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看奧運會。教師在講《有理數加法》一課時,可以將奧運會作為教學實例。例如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中國女子排球隊與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女子排球隊的小組賽實況,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給學生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隨后引導學生結合這三場比賽的得分情況,對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歸納和總結。實際上,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有關數學知識的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自主的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的這些數學信息。教師在傳授一些數學知識時,完全可以突破教學課堂的局限,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帶領學生走出教學課堂,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去體會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內容時,應該嚴格遵循新課程的標準,將教材作為重要基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改革,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寶貴教育資源[1-3]。
初中數學學科中大部分知識設置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手機消費的方式有很多種,因此沒有固定的手機消費計算公式。如:一種為每月月租費用為20 元,通話費用為,每分鐘收取0.3 元。另一種為無月租費用,通話費用為,每分鐘收取0.4 元。每月通話多長時間,這兩種收費方式的消費費用相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方程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在遵循實踐性的原則下,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突破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五彩繽紛的實際生活中學習,并鼓勵學生勇敢地踏出自己的小天地,在大千世界中去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該以數學教材為基礎,針對學生具有較強好奇心和探索新知識的特點,多選取一些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生活實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并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經驗和已經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以此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重要價值。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學以致用,數學學科也不例外。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寫數學日記這樣的作業,以此促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領悟數學和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讓學生可以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另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問題都需要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例如:工廠選擇廠址的問題、雨中行走的問題、地圖染色的問題、輪船航海的問題、不平地面上如何放平椅子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再例如:平時我們到商場購買衣服時,很多商家為了吸引顧客,而采取先購買優惠卡再購物的營銷策略。像顧客可以先花100 元購買優惠卡,持此卡購買商品可以在商品原價基礎上打8 折。這一優惠方式,顧客真的獲得了優惠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用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和平時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去分析這一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同時生活也是數學知識的最終歸宿。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去認識、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另外,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還應該善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經學習和掌握的數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此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