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鈴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霞陽小學 福建廈門 361026)
為了讓學生可以在初級階段不害怕困難,愿意寫。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降低寫話難度,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1-2]。
小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對寫話主題無話可說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思維導圖可以通過一個關鍵詞或者是關鍵點進行深入的探究,然后根據關鍵詞擴充寫話的內容,逐漸地形成以關鍵詞為中心的網狀結構,最后根據關鍵詞去明確寫話內容的立意,可以大大地改善小學生無從下筆的狀況。除此以外,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應該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所以在擴充內容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的文章,因此也就確保了文章寫話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風格與內容。例如,以“一個印象深刻的人”為主題,教師可以對學生做出這樣的引導,提示學生去思考“生活中的哪個人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為什么讓你印象深刻呢?可不可以利用一兩句話進行概括?”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會對哪個人物、什么特點有了基本的確定,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思維的發散,可以考慮寫哪部分的時候可以詳細地寫,哪部分可以一帶而過。比如,一名學生是這樣寫的:寫話的人物是自己的妹妹,特點就是超級愛哭,然后以“愛哭”為關鍵詞進行了擴寫“摔倒了哭”“不愿意吃飯哭”“被媽媽罵哭”“不讓看電視哭”等,之后對“不愿意吃飯哭”與“被媽媽罵哭”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在整個班級中的寫話中,只有這位學生沒有千篇一律地從外貌開始描寫,而是開門見山,直接寫了妹妹的哭,在思維導圖的框架下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寫話內容,這樣就會使得文章更加地豐富,也不會讓學生在“擠牙膏”的難熬心理中掙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學生對寫話的抗拒心理,進而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在教學中逐漸被認可并得到廣泛的應用,當然在寫話教學中也不例外。良好的寫話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話靈感,也是思維導圖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在過去的寫話教學中,教師的講述本就枯燥無味,再加上教師脫離教學情境,就導致了教學更加無聊,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時間久了,學生就對寫話教學產生了抵觸的心理,甚至有的學生開始厭倦寫話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育逐漸向信息化發展的當下,教師應該將現代信息技術科學合理地應用于寫話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寫話情境。例如,利用微課視頻為學生講述寫話的要點與框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片或者是播放視頻還原事情真實的場景,營造出良好的寫話氛圍,引導學生在寫話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除此以外,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的特點,創建寫話情境,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具有特色,但是也不能太過于花里胡哨,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
小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會因為缺乏素材而不知道怎樣入手,不知道從哪下筆,與此同時,學生也會在剛開始寫話的時候,出現畏難的心理,再加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并沒有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從而也就找不到可提供寫作的素材。因此,在小學語文寫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解決這個問題,幫助學生合理地選擇寫作素材。例如,以“可愛的校園”為主題的寫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個主題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隨后分散出“景色美”“人物美”以及“事物美”三個點,在這三個支點上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與討論,將不同的景物、人物以及事物的特點展現出來,結合學生自己的觀察與感受,就可以將寫話的主體結構展現出來,最后學生就需要根據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對內容進行擴充就可以了。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先明確出寫話的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擴散出相對應的關鍵詞,隨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事物進行觀察和記錄,在師生交流互動下形成明確的寫作框架。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寫話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還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思考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但是,在當下的寫話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廣大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創新,不斷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仔細研究思維導圖在小學寫話教學中的應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的特點,創新出更多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來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調動學生寫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寫話教學中,最終使得學生的思維水平以及學生的寫話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