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蘭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中學 江西吉安 331500)
課后作業主要是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從而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自身實際應用能力目的的學習方式。完成課后作業既是學生鞏固的過程,也是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的過程。高中數學知識整體難度較大,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靈活運用所學基礎知識,發揮自身的多項思維能力。為了發揮課后作業布置對于指導學生高中數學學習的作用,教師應當將生本理念貫徹到作業布置的整個過程中。
高中數學知識涉及面較廣,既有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內容,也有與學生日常生活關聯不大的知識。通常情況下,在完成與日常生活有一定聯系的知識學習時,學生的興趣更高,完成課后作業的熱情也會更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是影響其課后作業完成質量的重要因素。生本理念要求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采取創設作業情境的方式。創設作業情境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將某一數學問題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內容或所接觸過的生活化問題相結合,搭建起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的橋梁,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有更高的興趣和參與度[1]。例如,在組織學生完成與函數相關的課后作業題目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情境作為題目的題干,引導學生通過情境的分析,了解題目的具體要求,并結合自己對函數知識的認識進行靈活運用。在幫助學生了解函數圖像的基本特點時,教師可以列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試管、廣口瓶、曲頸瓶這幾種容器,創設分別向這幾種容器中滴入水滴的情境,根據水的高度是如何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繪制函數圖像。由于每一個容器的形狀不同,以同樣的速率滴入水滴后,水平面的變化是不一致的,此時學生可以以時間為x軸,水面的高度為y軸,繪制函數圖像,分析每一個函數圖像的具體特點,這對于深化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能力,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也能結合實際,選擇與自己學習能力相匹配的具體題目來完成練習過程。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僅僅是一種指導,并不是強制性要求,為了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設計作業鏈,即根據某一知識點,設計難度由易到難的不同題目供學生選擇,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完成難度較小題目的基礎上,作答難度較大的題目,而基礎掌握相對薄弱的學生,則可以選擇僅完成難度較小的題目。大部分數學題目都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并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難度較大的題目作答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部分的知識,并運用自身的多項思維能力。難度較小的題目則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思維要求相對較低。除了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設計作業鏈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某一典型的題目,設置多個變式題目,組織學生進行變式練習,由于每一個變式題目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對學生遷移應用能力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幫助,教師可以設計難度有所差異的變式題目,供學生自主選擇,這也是生本理念的重要應用形式。
把教學過程轉變成為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過程是生本理念的主要體現,在眾多學習方式中,合作探究是既能充分體現生本理念,又能對學生多項能力培養有非常大幫助的一種學習方法[2]。高中數學知識難度較大,合作探究的方式也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將合作探究作為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重要方式,還可以轉變學生對課后作業興趣低下的問題。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通過更具趣味性的方式來完成課后作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完成課后作業的驅動力,還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幫助學生緩解壓力,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以留給學生綜合性較強的課后練習題目,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思考與總結,比如教師可以留給學生“建立一個分段函數,使得第一段的定義域為[-2,8],第2段為[8,10],整個函數的值域為:[-4,6]”這一問題,該問題具備極大的自主性,學生可以得到多個不同的答案,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思考,可以加深學生對函數基礎知識的認識,對定義域、值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課后作業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的,調動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興趣是提高其完成質量的重要因素。創設作業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熱情,作業鏈的設計能夠提供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使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不再是被動接受教師的強制性要求,也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考慮到學生自身能力發展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能夠促進學生多項數學能力學習能力的提高,也符合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