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首先論述了敦煌美術的概念,敦煌美術是傳統藝術文化,在歷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基礎上完成,敦煌美術元素主要分為圖案構成元素和圖案造型元素,再分析了敦煌藝術元素的分類和特征,飛天、藻井、人字坡等都各具特色。最后結合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論述了敦煌美術元素與當代繪畫的巧妙融合
關鍵詞:敦煌;美術元素;現代;繪畫
一、敦煌美術的概述
敦煌美術是傳統藝術文化,在歷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基礎上完成,敦煌美術元素主要分為圖案構成元素和圖案造型元素,敦煌壁畫構成形式很多,有主體式、對稱式、連環式等,壁畫圖案包括供養人、飛天、菩薩等形象,這些形象受到當時社會背景和政治因素的影響,敦煌彩塑、人物形象、構成圖案沿襲了“寫意”的特點,把佛教世界描繪的華麗多彩,通過對壁畫元素的分析,提煉構圖造型和飛天、佛教等形象,為現代繪畫創作提高理論依據與靈感。
二、敦煌壁畫的分類
敦煌裝飾圖案十分豐富,從圖案的表現形態來看,可以分為基礎形態和幾何形態。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五百多個,不同位置不同朝代的圖案又有所差異,主要有處于石窟頂端的平棊裝飾圖案、藻井裝飾圖案、龕楣圖案、十字花聯珠裝飾圖案等,也有幾何圖案。
(一)敦煌紋樣——飛天
飛天壁畫經過早期、中期以及鼎盛時期的發展,造型浪漫,色彩艷麗。在唐朝鼎盛時期的飛天,更接近中原地區仕女的風格,上半身半裸,二披巾和裙子上的花紋點綴增多,身體比例更加準確,五官和手腳姿勢變多,有的起舞有的散花,人物形象精致。飛天紋樣是敦煌的標志性特色,和一般的飛天不同,敦煌飛天沒有翅膀和羽毛,也沒有彩云,借助衣服的緞帶和飄逸的長裙,凌空飛翔,飛天是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象征如意吉利。飛于天空為佛鮮花,伴歌伴舞融為一體,呈現千姿百態之美。如圖2-1是敦煌飛天紋樣。
(二)敦煌紋樣——藻井
敦煌藻井圖案一般用于穹頂上,象征了崇高的權利。藻井通常分為多邊形、凹面圓形、幾何形體,周圍有許多漂亮紋理,藻井的圖紋中經常裝飾荷葉、睡蓮、水菱,井宿代表水,古人在石窟、宮殿的頂端作藻井,給予的希望是通過水神壓制火魔,以此保證建筑的實用與安全。
(三)敦煌紋樣——平棊、人字坡
平棊作為我國傳統木制建筑屋內,頂棚構造的一種形式,由支條木板構成,外形類似棋盤方格,由此得名。與藻井不同的是,一個窟內只有一個藻井,而平棊是多個排在頂部的裝飾。在傳統建筑的木制結構建筑中,“人”字形屋頂形式較為常見。在早期石窟以及部分隋代的洞窟的頂部存有對這樣傳統木構人字坡頂的模仿,這說明洞窟的形態和制式上出現了民族化的特征。
三、當代繪畫中對敦煌美術元素的應用
敦煌壁畫是當代藝術家學習的典范,敦煌壁畫色彩艷麗線條流暢,比如丁紹光的重彩畫吸取了敦煌壁畫的精華并融合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比如丁紹光《神秘的傳說》作品中,如圖3-1,畫面主體是傣族少女,邊緣線條使用勾勒法,服裝搭配上傣族風格的衣服,對少女進行夸張處理,通過色塊賦予少女當代抽象的藝術形象。這幅畫的背景是敦煌的黃色沙漠,從作品中可以看出畫家結合了敦化藝術,把敦煌服裝、敦煌色彩與現代繪畫相結合,展現出對作品獨到的理解和個人風格。讓傳統藝術得到發揚和重視。
敦煌藝術也被應用于現代工筆畫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繪畫形式被不斷革新。中國畫是由古代壁畫發展而成的,在唐朝,壁畫的發展達到頂峰,到宋朝時期,人文主義繪畫逐漸發展起來,唐勇力將傳統古典藝術與現代特色結合,敦煌壁畫給了他很多創作靈感和素材,他在石窟考察中看到一些完整壁畫,也看到一些被氧化或是殘破的壁畫,這些都給了他創作靈感,運用巖彩獨創“脫落法”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丁紹光的創作也幾乎都是借用了敦煌元素。唐勇力的《敦煌之母親的祈禱》系列將傳統材料與西方藝術結合,這幅畫的描繪了母親在偏中的位置雙手做祈禱的樣式,其余人物也在祈禱,這些人物旁邊有敦煌佛像以及一些敦煌的風景,用墨色進行分染,在人物服裝上面積使用白色蛤粉,呈現出一種“斑駁迷離”的脫落效果。他運用敦煌壁畫元素作畫,對這些元素進行變形重組又綜合現代技法和材料,仿佛把遠古壁畫帶來現實生活,又與古典生活緊密銜接。
結語:
對于敦煌美術元素在現代繪畫中的應用,首先對敦煌美術元素進行分類分析,結合傳統美術元素的使用原則、方法、特點進行巧妙搭配,能夠體現出獨特的創造力,在繪畫創作中,可以從構圖入手,提取敦煌元素,結合當代繪畫特點和豐富的材料,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崔珊珊. 現代審美視角下的敦煌元素重組與表現——“致煌印象”系列繪畫創作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9.
[2] 慧慧.淺析敦煌壁畫色彩對當代工筆重彩畫色彩的影響[D].湖北美術學院,2016.
作者簡介:
黃天賦(1993—)男,山東省濟寧市,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