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源源不斷的提供技術型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球化發展步伐加快,各國之間的交流逐漸頻繁,社會對于外語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增大,進而人們逐漸加強對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視力度?;诖?,本文從新常態背景入手,明確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意義入手,全面開展調查分析,探索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現狀,針對性提出全新的發展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
引言:高職教育體系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培養專業的技術型人才來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帶動經濟進入新常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素養水平直接關系著高職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應深入挖掘專業教師的價值,明確現階段新常態背景產生的影響,促使高職院校打造全新的教師隊伍,推進教師可持續性發展。
一、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意義
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實際上是指現階段教師產生良好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提升專業滿足感,在日常的教學過程可以注重提升語言與文化水平,改進自身存在的不足,學會自我反思,將理論合理的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構建優質的教學環境,以培養出綜合型素質人才[1]。在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滿足現階段教育發展需求,以新常態為基礎,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發展趨勢,實現專業教師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水平,在觀念、思想、技能、知識以及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適應新常態要求,以培養出一批批適應經濟發展的外語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推動社會發展。與此同時,幫助教師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激發出自身的潛力,保持良好的繼續教育與持續學習狀態,促使院校發展、學生發展,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為社會源源不斷的提供優質人才,同時推動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2]。
二、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現狀調查
在研究過程中,為深入探索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現狀,積極進行調研分析,選擇實際的高職院校作為研究案例開展問卷調查,以保證本文研究的理論、現狀、對策等具有說服性,為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3]。
(一)選擇研究案例
選擇實際的案例進行現狀研究,以某高職院校為例,保證該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具有良好的典型性,可以代表當代大部分院校的教師。在本次研究中選擇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探索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現狀,利用問卷收集教師、學生的看法,總結其內容,形成綜合資料,為后續的研究奠定基礎。
(二)制定調查計劃
在進行調研過程中,按照課題研究內容制定調查問卷,從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的現狀、目標、改革等角度設計問卷,并隨機對案例高校的外語專業教師、學生發放問卷,回收其問卷,通過問卷來明確發展現狀。
(三)開展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隨機發放,對專業教師與學生開展調查,以探尋教師與學生對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的看法,問卷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教師問卷,一部分為學生問卷,教師問卷發放80份,有效回收78份,有效回收率為97.5%,如下表為教師調查內容,如表1所示。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現階段高職院校對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較為重視,促使教師自身加強重視力度,可以積極參與發展改革,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以提升專業教師的綜合素養水平[4]。
針對案例高職院校的外語專業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明確學生對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的看法,學生問卷發放120份,有效回收118份,有效回收率為98.33%,如下表為問卷調查內容,如表2所示。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現階段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中,大部分學生持有認同的態度,可以積極參與專業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出自身的力量,營造良好的環境,以滿足現階段的發展需求[5]。
(四)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現階段超過88.46%的外語專業教師對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持有認同態度,并積極的督促自身發展,具有較為明確的目標。11.54%的教師對可持續發展持有否定的態度,認為其增大了自身科研壓力與教學壓力,造成日常教學精力不足,最終降低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問卷調查中發現,81.36%的學生對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較為認同,并積極參與,為專業教師提供良好的支撐與幫助,營造良好的院校院校,推動教育改革。有18.64%的學生持有否定的態度或者無所謂態度,其觀點主要是認為教師的可持續性發展與自身的發展關系不大,該部分學生通常難以主動參與專業教師可持續發展,需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意識,以促使專業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綜上研究,現階段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發展整體狀態良好,但仍舊存在一些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的創新,以推動各項工作有序的開展[6]。
三、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策略
(一)積極引導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堅持自主學習
在當前的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應明確該背景產生的影響,對外語專業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完善現階段的發展模式,引導教師堅持自主學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身的發展,產生發展主動性,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逐漸突破當前的發展困境,促使自身的職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外語專業教師可以堅持進行語言學習,明確外語專業的特殊性,注重自身語言水平的發展,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提升自身的素養,逐漸提升聽說讀寫譯能力,并進一步的發展英美文學、語言學知識,實現綜合發展。在新常態背景下,對于人才提出全新的要求,需要人才具備良好的復合性,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保證專業學生綜合發展,提升教學質量[7]??茖W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促使傳統教學模式發生改變,教學設備、教學手段層出不窮,因此外語專業教師應主動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時俱進,提升自身的計算機素養水平,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擴展自身的視野,設計全新的課堂,促使學生與教師共同發展。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明確外語教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快速熟悉相關的理論,打造全新的教學局面,注重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的提升,學會自我反思,累積教學經驗,成為學者型專業教師,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8]。
(二)高職院校應為外語專業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環境
從宏觀的角度開展分析,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明確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性,為其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其全面發展。例如,可以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強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建設,為教師提供優質的實踐機會,發展教師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硬件設施標志著高職院校的校園環境狀態,也是教育創新、教師發展的基礎,需要明確其重要性,為專業教師提供生活、工作、學習環境,降低外界環境產生的干擾,推進外語專業教師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專業發展環境涉及的條件較多,如法律、制度、文化、政策、觀念、氛圍等,應積極的開展優化,針對性的創新,做好整體的規劃,提升專業教師的發展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發展狀態。教育部也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針對性的開展創新,如積極出臺相關的制度,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鼓勵專業教師積極提升自身的學歷,并主動參與相關的學術活動,累積教學經驗,拓展自身的視野,優化職業歸屬感,成為綜合型素質教師人才[9]。
(三)完善現有的教師培養制度深化推進產業融合教學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才,其自身的教學能力是重點,因此應積極的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整合現有的資源,建立完善的教師培養制度,深化推進產業融合教學,通過各方的支持來促使外語專業教師實現可持續性發展。例如,積極利用制度的優勢定期開展專業教師交流會,完善現階段的發展模式,通過學術交流、研討會、教學研修、國外進修等方式來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促使其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全面發展。激勵外語專業教師進行自我發展與自我提升,尊重其主體地位,堅持滲透效率優先思想,以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水平提升。加快與地方產業的融合教學,如外貿、翻譯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促使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發展,加快知識體系的更新,保證教學與市場接軌,實現全面發展[10]。
(四)注重新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
外語專業教師在發展過程中,應合理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明確現階段的發展現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升發展動力,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針對性的調整,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水平,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來幫助專業教師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例如可以積極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促使外語專業教師積極參與職審評與科研工作,促使其在教學研究、教學創新、教學科研以及教學成效等方面增大投入的精力,完善現階段的發展模式,激勵專業教師實現全面發展,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結論:在當前的新常態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的可持續性發展直接影響專業人才的培養,因此應加強重視力度,提升高職院校的支持力度,營造全新的發展環境,加強產業融合教學,整合現有的資源,為專業教師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引導教師積極的開展自主學習,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驅動力。
參考文獻:
[1]張藝.高職“雙師型”外語教師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社會支持[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38):16-18.
[2]李偉棠.網絡背景下影響我國大學外語教師職業發展的瓶頸與可持續路徑[J].校園英語,2018,11(14):63-64.
[3]蘇全彩.批判性視角下地區師范類高校外語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07):140-142.
[4]郝素珍.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教師可持續發展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5(01):71-74.
[5]陳雪,周若瀟.外語教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推進與發展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6):33-35.
[6]朱曉潔.高職“雙師型”外語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支撐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8,15(08):159-160+176.
[7]姜嶓.藝術類高職英語教學如何實現學生的職業與可持續發展——以服裝設計英語課程開發與實踐為例[J].科技風,2018,15(09):245+247.
[8]劉育東,周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高校外語教師共同體建設[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01):109-115.
[9]尹曼芬.雙語教學環境下專業課教師和外語教師合作模式的探索[J].大理學院學報,2018,13(04):85-89.
[10]孟俊一.維果茨基理論與高校外語教師在職專業發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5(04):140-145.
作者簡介:
林曉玲(1980- ?), 女, 廣東汕尾 ,文學碩士,廣東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英語教育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語翻譯、英語文學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