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平
摘 要:在我國當前的教學體系中,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一直都有點被忽視了,但是其實小學語文作為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關鍵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開展教學引導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可以有效的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在宏觀上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語文的語言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學科教學改革可以有效的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教學質量
一、引言
語文其實在小學眾多學科中是十分關鍵的,這主要是因為小學學生自身的語言基礎差,表達能力不足,語言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十分的欠缺,因此在小學階段,如果語文學科的教學開展不到位,那么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會十分的緩慢,并且由此導致的就是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不足,因為語文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本身的語言特點推動的是整個學科的發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需要基于語文的語言特點來開展教育教學,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于學科本身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規范性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自身對于教學的推動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小學學生本身閱歷不足,更多的時候還是以教師作為學習的參照物或者是榜樣,而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自身的語言表達或者語言使用對于學生學好語文帶來的是潛移默化的深層次影響,很多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言行舉止都是以集耗時作為榜樣的,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是會受到教師的影響的,因此教師自身起到的榜樣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教師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教學過程中語言使用的規范性都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影響,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多多引導學生參與不同的學習實踐體驗,通過活動教學的方式去展現語言本身的規范性以及可操作性,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語言的表達來統一的規范和監督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強化學生在語言運用上的規范性。要知道小學生本身社會精力不足,對于語言的管理以及控制能力有很大的欠缺,教師的教學引導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給了學生模仿的臺階,學生通過學習和模仿教師的規范性語言用語,掌握的是對于語言的應用模式,提高的是對于小學語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這對于學生學習語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教師通過約束和監督學生運用標準的語言詞匯,規范化的進行使用,從而在課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對于自己的語言表達不進行自我的約束,在教學過程中很喜歡使用方言進行教學,這種現象極大程度的影響了我國在語言規范性上的傳播,很多教師難以克服自身的語言障礙,沒有認真地應對教學上的語言規范,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做到優勢互補,也沒有做到觀念樹立,這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學生對于語言運用的認知,學生會認為語言就是閱讀、書寫,而忽視了語言教學本質上針對的是語言的教學,語言是說的,是交流和溝通的,語言的規范性是個人語文素養的體現。
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情感性
在現如今我國小學教學中,學術界以及理論界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而語言要求都提到了藝術性以及情感性的概念,這其實就是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針對語言的表達以及語言的教學去體現其本身的藝術性特點以及情感性,語言作為交流的直接元素,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展現的是語言本身的魅力,是需要展現語言的精髓,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才能夠加深對于語言的直觀感受,才能夠感受到語言本身的美學價值,語言本身作為交流的工具,其實也是個人情感的傳達窗口,語言最為核心的價值是傳遞人的情感,表達上的藝術性擴張本身就是為了更加豐富個人在表達上的情感,因此藝術的生動性以及形象性特點都需要通過語言來展現出來,如果語言脫離了情感,那么教學的魅力也就消失了,在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語言的教學,忽視了語言表達上的情感性以及語言表達的藝術特點,導致語言變的沒有了色彩。而在我國小學的語文教材中,對于小學語文教材所涉及到的很多情感性的作品,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色彩的融入,從而幫助學生去挖掘其中的思想內涵以及情感要素,提高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
四、生動性及趣味性的語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教學本身還涉及到語言自身的生動性以及趣味性,一個會說話的學生往往與之交流能讓人心曠神怡,這就是語言表達上的趣味性以及生動性所帶來的有點,語言本身在教學中可以起到的是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對于小學教師而言,需要以學生作為主體開展班級的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積極的營造好的教學氛圍,構建好的語文學習環境,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的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去,才能夠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來幫助他們建構自己的語言表達基礎,語言的趣味性以及生動性往往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本教材來進行開展,同時還要積極的跟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夠盡可能的避免學生因為脫離了實際生活而缺乏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語文來自于生活,在教學中也要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實際生活的參與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規范語言,加強與人的交流和溝通。
五、結語
綜上所言,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標的教學改革重視教學內容上的創新,注重對于學生語言的教學引導,抓住語言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特征進行指導教學,幫助學生加強對于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技巧和精髓。
參考文獻:
[1]楊美蝦.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分析[J].學園,2015(1):129.
[2]洛慶民.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分析[J].華章,2014(18):44.
[3]楊玲.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分析[J].中國培訓, 2015(1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