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余
(重慶市云陽教師進修學院 重慶云陽 404500)
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擁有純正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教育手段;社區教育,是社區中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之間存在諸多結合點。把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進行充分融合,教育效果要遠遠超過單獨依靠學校教育或者是社區教育,并且這也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結合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規劃融合路徑,加強宣傳力度,創新管理模式,進而構建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師生和社區素質。
在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融合中,學校到社區對黨的政策進行宣傳,對國家法律法規進行宣傳,開展多類型、多層次的素質培訓,和社區共同開展文體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師生、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養、健康生活素質[1]。并且,社區可以提供給學校社會實踐、實訓、實習活動,提供給青年志愿者活動場所與內容,有效提升學生能力與意志。
在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融合中,職業學校提供給社區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基地,一起開發職業技能課程,開展把提升職業技能作為核心的成人繼續教育、后背勞動力培訓等等。這些培訓教育,使社區中很多下崗人員實現了再就業,還使其中一些人員成為了創業者,帶動就業。
首先,需要堅持培育特色,開展融合宣傳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想要是社區認可學校教育,積極主動進行融合,學校應堅持以特色球生存的原則。學校應形成自身的品牌,擴大自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可以利用新聞媒介,對學校教育亮點與經驗進行宣傳,使社區意識到學校教育不僅可以教育學生,還可以提供給社區諸多幫助,對于社區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到融合工作中。社區教育也需要注重品牌建設,可以在原有特色課程基礎上,探索和深化,使社區教育課程更加貼合學生需求,使學生可以在社區教育中學習到學校中學習不到的知識。并且,還可以精選多個社團,和學校一起新建社團,開展特色活動,申報特色的實驗項目。
其次,需要堅持終身教育理念和構建學習型社會,加強融合宣傳力度。想要使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進行充分融合,需要使終身教育理念深入到人心中。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注重普及教育思想深度、廣度,可以利用具有影響力的藝術文化節、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等,通過節慶文化,對終身教育進行宣傳,構建學習型社會,使社區、學校真正了解終身教育,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融合工作中,在融合過程中,合成一股力量,在教育理念思想上達成共識,在資源上共享,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組合優勢互補。
首先,需要創新學校管理融合機制。傳統的指導社區教育工作是職教中心派出人員組成社區學院,想要實現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不能僅僅依靠職教中心,而是需要每所學校的積極參與,一起和職教中心組成社區學院,學校可以構建三個工作平臺與運行兩個一的模式[2]。社區教育把活動作為載體,組織學校進行文體活動和教育培訓,結合學校需求開展相應的課程與講壇;在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中,社區教育起到協助作用,學校可以提前向社區提出要求,在能力范圍內積極配合和支持。并且,在學校內部可以組建文化員隊伍,專門協調和聯系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對學校文化發展述求進行及時掌握;還可以組建統籌協調處,成員包括學校的文化員,專門負責聯系與融合社區教育和社區教。其次,需要創新社區教育管理模式。社區教育可以利用多種經營模式,黨政機關放手,依靠股份制和獨資形式,引入民間勢力。與此同時,可以依托學校教育,一起促進社區教育發展,社區教育也可以設立一個統籌協調處,挑選專門人員統籌協調社區和學校共建工作。
學校與社區可以開展多種類型的知識講座,學校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組織學科講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家長教育子女方面的講座,社區可以組織生活教育、親子關系、家庭教育、文化科技、社交禮儀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并且,學校和社區可以以科普安全周、創建文明城市、科技發明周為主題,開展講座和培訓活動,進而有效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此外,社區教育可以聯合學校,對無法得到公平教育的弱勢群體提供學習機會,如農民工子女、違法犯罪學生、流動人口子女等;還可以聯合學校開展各類職業技能、職稱等級考試培訓,提升青少年動手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把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進行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有效提升學校師生和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提升社區居民的創業就業水平,還可以構建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目前,在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融合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想要充分發揮出兩者融合價值,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規劃,注重兩者融合的宣傳工作,創新兩者融合管理模式,深入挖掘學校和社區教育資源,從根本上提升融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