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怡
(江西省南昌縣芳草學校 江西南昌 33052)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而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出現,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把科技和教育進行充分融合,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存在的不足,構建新的課堂形式與教學流程,提升教學活力與生命力。多媒體信息技術,其聲像俱佳、圖文并茂、動靜皆宜,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環境中,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和多種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教學手段,把多媒體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到教學中,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第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思想理念上存在誤區,在制作課件時教師過于注重課件美觀性與技術性,過于注重課件素材選擇,通過課件進度對教學內容進度進行安排,而不是通過教學內容進行課件制作,導致課件存在生搬硬套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升。并且,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頻繁使用課件,使幻燈片取代板書,使幻燈片跳轉代替教師肢體語言,導致語文課堂丟失活力[1]。第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后,由于課件動畫過多,導致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充滿了課堂,小學生年齡較小很難靜下來思考問題,這不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第三,在多媒信息技術支撐下,教師把精力大多集中在了課件播放中,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圖片和視頻的觀看中,無法通過閱讀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多媒體信息技術難以發揮出自身的服務教學作用。
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氛圍嚴肅,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針對該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語文課堂教學和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黑板、粉筆、語文進行教學,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課件進行播放,為學生營造不同的課堂,使學生可以有耳目一新的感受,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要下雨了”時,教師可以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然后在互聯網中搜索和下載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資料可以使圖畫、視頻,也可以是音樂等,如下雨前小動物的活動特點的動畫: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魚游出水面,突出教學內容即可,把資料整合制作成為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課件播放給學生,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把重點集中在教材知識講解中,但是教師不應被教材束縛,可以在合理的情況下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開闊學生眼界,進而使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知識,為后續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2]。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豐富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例如,在講解“我不能失信”時,在學生體會并學習人物誠實可信的可貴品質后,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新的有關誠實守信的教學內容,可以從互聯網中尋找一些有關誠實守信的故事,如皇甫績守信求責、曾子殺豬、晏殊信譽樹立,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這些誠實守信的故事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趣味性,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樹立良好的誠實守信品德。
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教師需要把培養學生思維作為重點內容。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小學生的直觀思維要強于抽象思維,因此教師需要尤為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指引學生發揮想象能力,并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想象和直觀印象進行充分結合,進而有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解“難忘的潑水節”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閱讀課文,并要求學生想象潑水節的情境。在學生想象結束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潑水節視頻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在該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想象和視頻中呈現的直觀印象進行充分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目前,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是把教材內容搬到了投影儀上,沒有靈活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嚴重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把教學內容和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充分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