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婭楠 伍朝霞 楊欣彤 孫智琳
(蘭州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為我們與外界進行溝通搭建起了一座橋梁,而如何通過這座橋梁更好地與外界進行溝通,也成為教育界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因此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中融入雙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雙語教學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工作提升了競爭力,也為學生將來出國深造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對高校雙語教學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以及對雙語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對于學生和高校雙語教學模式的發展十分重要。
雙語教學就是用除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教學,之所以在高等教育中推行雙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掌握母語的基礎上,再掌握一門新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跨語言交際能力。目前,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大多應用的語言是英語。雙語教學在學科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國內外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及其發展情況,還能讓學生全面認識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進行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知識和技能基礎[1]。
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雙語教學起步相對較晚。隨著國家現代化發展腳步的加快,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進行國際經濟貿易、科學文化交流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高校的雙語教學逐漸被國家和學校重視。在高校推進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轉變,讓教師和學生明白雙語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推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沒有在思想上足夠重視雙語教學,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應用雙語進行教學,而是依然以母語教學為主。教師在思想上忽視雙語教學,因此也沒有對學生進行雙語教育重要性的宣傳。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在進行雙語學習時跟不上教學進度,長此以往造成學生對雙語教育存在抵觸心理。針對以上情況,高校首先要讓教師做出思想轉變,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讓教師能夠更順暢地應用雙語進行教學。其次,要在學生中進行大力宣傳,讓其明白雙語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科知識,還能提高將來步入社會后的職業競爭力[2]。
根據目前掌握的研究文獻來看,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較好的教學模式,但是整體狀況堪憂。高校雙語教學存在教學觀念落后、管理欠規范、雙語師資嚴重不足、學生英語基礎薄弱以及缺少合格的雙語教材等問題。如何有效地組織和實施雙語教學活動是一個探索中的難題。本文在對雙語教學發展現狀及成因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國內外雙語教學的典型模式,探索適合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合理模式,嘗試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在高校進行雙語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雙語教學進行定位,明確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確定哪些課程需要進行雙語教學的前提就是教師準確掌握學科特點,對學科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學生存在英語水平差異,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要根據學生學情,對雙語教學的課時和教學進度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再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雙語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圍繞以下三個原則:1.學生的專業知識不僅本土化還要國際化;2.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能夠從發展和全球化角度審視學科未來發展;3.提高學生的雙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與工作伙伴進行交流溝通[3]。
雙語教學不是教師選用雙語教材,或者用英語等第二語言進行教材內容講授就可以。雙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國內外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及其發展情況,因此教師在雙語教材的選用上要充分考慮課程特點和學生需求,選取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材。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重視學生雙語思維的培養。
由于學生存在語言水平差異,接受能力也是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可以緊跟教學進度,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但是有些學生卻對教師講授的內容一知半解。在這種情況下,雙語教學只實現了對一部分學生的培養,無法達到全員覆蓋,因此建議在高校雙語教學中實行小班教學。根據學生的語言掌握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班級。針對語言水平較高的班級,教師可以按照正常教學進度進行教學,而對于語言水平較低的同學組建的班級,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就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語言水平和接受程度等,隨時調整教學進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學科知識點[4]。
綜上所述,高校在學科知識的教學上選擇雙語教學,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無疑是更加全面有效的措施。在高校推行雙語教學不僅能從國際視角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適應雙語教學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和學生要轉變思想,選擇合理的雙語教學模式并加以重視。教師在教材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要別具匠心,聯合校內外專家編寫教材或者開發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