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虹
(江蘇省南京市天妃宮小學 江蘇南京 210000)
著名作家冰心先生在《憶讀書》這篇文章中回顧了自己童年的讀書經歷。她七歲時就癡迷于《三國演義》的閱讀。剛開始由于很多字還不認識,只是“一知半解地讀”,“居然越讀越懂”。可見即便是古典名著,兒童也是有能力自主閱讀的。
為了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在部編版五年級的語文教材中,特別編排了“走近中國古典名著”的單元,讓十一二歲的孩子閱讀原汁原味的古典小說,意圖通過節選于四大古典名著的故事,滋養兒童閱讀的品質,打開古典文學的大門,讓兒童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然而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即便掌握了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由于古白話文有不少是半文半白,文白并存的表達,無形中制造了閱讀障礙。再加上手機、電視、游戲等多種傳播媒介的過度干預,導致了孩子們的閱讀期待值降低。能閱讀原著作品的孩子并不多,能堅持讀完更是寥寥可數。另外,有些老師為了應試,刻意地布置閱讀作業,將閱讀轉化為一種硬性的學習任務,要求孩子定期摘抄積累,寫大量的讀書筆記,甚至完成配套的練習,滋生出了隱性的學習壓力,更是極大地削弱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鑒于以上考量,我在執教古典名著這部分內容時,采取了以下策略與方法。
仔細研讀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這是小學階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學習,因此指導學生閱讀時切不可操之過急,必須循序漸進。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要關注到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初步”二字提醒我們方法的生成不能機械,需要順勢而導,最好能讓學生自己總結概括。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有很多,但各個孩子在閱讀實踐中需要自己去揣摩、領會、運用,不能強求孩子必須掌握。因此,我們應該緊扣語文要素,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因材施教。
孩子們享受閱讀,但又害怕檢測。因此,我在檢測閱讀效果時,多數采取開放性的題型,孩子們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選擇作答。比如:讀《水滸傳》,你最喜歡108 將中的哪一個人物?讀《西游記》,你覺得唐僧和孫悟空哪一個更厲害?如果你能穿越到大觀園,你最想親眼看到哪一幕場景?這些題目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孩子們只要真正讀過這些書籍,哪怕只是重點閱讀了一本,也可以有理有據地回答,輕而易舉地拿到分數,獲取閱讀的成就感。
我們提倡孩子是閱讀的主體,老師們要少一些干預,多一些鼓勵,但不意味著不指導,不關注,放任自流。在學生遇到閱讀障礙時,教師還是要隨時跟進,幫助學生掃清障礙,總結方法,指導他們學會賞析,才能真正提升他們的閱讀品質。
《猴王出世》這篇文章中需要認讀的生字很多,再加上古代白話文小說有些內容的確不易讀懂,因此我先將語文園地“交流平臺”中與《猴王出世》有關的閱讀經驗提取出來,引導學生了解根據上下文猜測詞語意思的方法。再組織學生討論,還有哪些好方法能幫助我們猜測古典名著中難理解的詞句。孩子們發現還可以根據詞語的結構、漢字的特點,來猜生字詞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相關的資料來理解難讀懂的詞句;還可以借助插圖、結合看過的影視作品、動畫片來猜一猜。這些方法不僅可以提升讀名著的效率,還可以幫助孩子們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增強閱讀興趣。
我們主張“大致理解”不意味著囫圇吞棗,一些精妙的詞句表達,老師還是要引領孩子賞析品悟的。比如《景陽岡》這一課武松為了躲避老虎向他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后”。我引導學生探究,這里為什么不用“躲”呢?經過思考討論,同學認為“閃”比“躲”更快、更靈活,更能體現出武松的應變能力很強,他不是被動地躲避,而是用一“閃”勇敢地應對。從這個字中可以看出武松的機敏大膽。
通過這樣的品讀,學生領悟到經典之所以能夠流傳,就是因為作家看重煉字,精于表達,看似不經意的一筆,就能讓我們浮想聯翩,涵泳玩索,就能捕捉到人物鮮明的特點,體會到作品豐富的內涵,從而提升我們的閱讀品質。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伙伴的影響非常重要。如果一個班級,形成了讀名著的氛圍,課上交流,課下探討,自然會激發出孩子們更多的閱讀動力。在閱讀遇到瓶頸時,有了小伙伴的督促與鼓勵,也會讓孩子們克服閱讀障礙,生成持續閱讀的力量。因此,在施教中,我把孩子分為六個大組,每組都安排一個組長,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活動。
能有條理地把故事情節說清楚是五年級孩子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我從《西游記》這本書入手,先組織學生自己讀,然后安排六個小組分別圍繞“美猴王、孫悟空、弼馬溫、齊天大圣、孫行者、斗戰勝佛”六個名號的來歷講故事,看哪個小組代表講得最引人入勝,再評選出一二三等獎。這不僅調動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也提升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語言品質。
這個單元的“口語交際”安排的就是“怎么表演課本劇”。我結合這部分教學內容,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課文、改劇本、分角色、定導演、彩排、聽取觀眾反饋、準備服裝道具,最終形成課本劇,在班級里表演。在一次次修改臺詞、彩排的過程中,孩子們對人物形象的認知也逐步走向深入。
在閱讀前,我要求每一個孩子都制訂一個閱讀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計劃的孩子可以找小組長打卡,組長定期了解組員的閱讀進度,給完成閱讀計劃的組員頒發點贊卡。點贊卡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到我這里換取獎品。這樣的助讀方式讓很多孩子都產生了極大的閱讀動力,他們相互“攀比”,看誰的點贊卡多,誰能領到更多的獎品。
組織孩子們開展這些活動,就是要讓他們在同伴的合作互助中,不斷地分享閱讀體驗,從而體會到閱讀之旅不是一個人的旅行,而是一群人的探險。
總而言之,古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瑰寶。雖然閱讀古典名著對孩子而言,猶如攀登一座更高的山峰,但老師只要采取恰當的策略,給予孩子積極地鼓勵與幫扶,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與潛能,他們自然能攀至頂峰,欣賞到古典文學作品的無限風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