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
(江蘇省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 江蘇昆山 215300)
“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典型游戲,它是幼兒以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是個體內在需要的自發自主性活動。隨著幼教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變得格外重要。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兒園課程應游戲化,充滿游戲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創造的、愉悅的。”但在這之前我們所謂的“游戲”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轉變理念,讓“角色游戲”也更加“自由、自主、創造、愉悅”呢?
游戲環境的創設、材料和主題的選擇在游戲前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可以吸引幼兒的興趣。在課程游戲化推進中,教師該如何改變原有的想法呢?
其實教師在環境方面就應該學會“放手”,游戲前期,我們可以讓孩子自主商量游戲主題,孩子的想法肯定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會根據生活經驗想出各種各樣的角色內容,像“娃娃家”“醫院”“圖書館”“點心店”等等。但如果他們商量要開展的角色游戲過多,教室空間又不足以開展這么多游戲,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的介入,幫助孩子進行選擇,最終確定一段時間的主題。游戲主題確定后,可以鼓勵孩子自主選擇角色區域,并商量區域的空間布局、環境創設和區域規則的制定。比如:“醫院”要設立在比較安靜的地方,醫院有哪些部門,應該使用幾個柜子,可以用什么標志代表醫院,可以進入幾個人,分別是什么角色,醫院需要遵守哪些規則等等。當然,游戲的開展還少不了材料的準備,我們只需要為幼兒創設一個“材料區”,在游戲前,引導孩子們計劃討論自己所選角色區域需要哪些材料,并自主收集這些材料投放到“材料區”,等游戲時就可以到“材料區”取貨,開展游戲。比如:幼兒想要開展一個“超市”,那么他們可以根據經驗商量超市里有哪些部門(百貨區、食品區、服飾區……),再根據分區設定需要的材料(百貨區需要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等;食品區需要餅干、蔬菜、水果、飲料等),最后采集相關的材料開設區域、進行游戲[1-3]。
因此,要想讓幼兒充分自主地進行角色游戲,首先需要教師在游戲環境、材料、主題以及游戲時間上實行自主。
我們常說“角色游戲”是孩子自主的游戲,孩子在游戲中是自由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又往往沒有真正做到讓孩子“自由、自主”的游戲。比如:在一次中班娃娃家的角色游戲中,我發現“森林1 號”家的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只留了寶寶一個人在家。于是,我馬上到“超市”找到了他們家的爸爸、媽媽,并對他們說:“你們怎么可以兩個人都出來了呢?家里的寶寶都沒人帶!趕緊回去!”媽媽陳宣霓不情愿的說:“是我先出來的,我不回去。”爸爸湯思銳也喊道:“媽媽就應該在家里看寶寶,我出來買東西就好了!”他們爭吵著誰都不想回去。這時我又命令道:“兩個人都回去!”他們才不情愿地放下手里的東西,回到“家里”。回到家后,我就發現湯思銳坐在一邊生氣地說:“娃娃家一點都不好玩,老是要坐在家里,我以后再也不要玩娃娃家了!”我相信很多老師也遇到過和我同樣的問題,好好地角色游戲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哪里出錯了?
事后我也進行了反思,其實在游戲中,教師應該以觀察者的身份去關注幼兒的游戲,真正的用心去體會幼兒游戲的過程、樂趣及需要,再適時地介入和引導幼兒游戲。當然教師的介入和引導也不能是盲目的、強制的,應該是符合幼兒自身意愿的,發揮幼兒自主性的。
游戲結束后交流與分享是豐富游戲經驗,發展游戲情節,解決游戲問題的重要環節。但說到“交流與分享”,很多人會和我一樣想到,教師組織孩子進行講評,說一說今天游戲的情況。比如:在一次角色游戲后,我請孩子們分享他們的游戲情況。但請了好幾個孩子回答,他們都說不出來,于是我就把我看到的問題說了一遍,草草結束了這次的“交流與分享”。顯然這樣的“交流與分享”,大部分都帶有教師的主觀臆斷、缺少了孩子的自主性,達不到真正的效果。因此,教師如何讓幼兒自主的進行游戲后的“交流與分享”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我們可以通過“成果展示”和“互動分享”兩種方式,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分享與交流”“成果展示”,我們可以通過照片、視頻或者實物展示來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并進行交流。比如:在“小小建筑工地”的游戲中,孩子們玩起了搭建高樓大廈的游戲,游戲中有的孩子先繪圖紙再進行建構,有的孩子則直接建構,這時我用視頻記錄他們的游戲方式并在游戲后播放給他們觀看,引導幼兒說一說在游戲中的發現。很快有的孩子發現事先設計圖紙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進行建構,有的孩子則發現當他們遇到困難時通過商量及時解決問題。所以,要想讓幼兒“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進行角色游戲,還需要在游戲結束后,為幼兒提供自主“交流與分享”的機會[4]。
總之,幼兒是游戲的主人、角色游戲是幼兒獨立自主的游戲。我們應該明確角色游戲的意義,學會放手、學會尊重孩子自由自主地游戲,充分發揮角色游戲的價值。當前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我們更加應該注重幼兒“自主性”在游戲中的體現,給予幼兒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大的耐心、最有效的指導,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愿望,真正做到讓幼兒“自由、自主、創造、愉悅”地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