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華
2020年年初,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蔓延迅速,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應急預案應當根據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突發事件的性質、特點和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具體規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和突發事件的預防與預警機制、處置程序、應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復與重建措施等內容。”在疫情防控一線,領導干部發揮了重要帶頭作用,奮戰在防控最前線,面對危機頭腦清醒,未雨綢繆、忙而不亂做好應對措施,既有擔當又有水平;他們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和廣大干部群眾一道堅守一線防疫崗位;他們在面臨防護物資緊缺的困難下超負荷工作,同時還要面臨各方面壓力,不僅有家庭壓力,還有群眾的不理解、上級的督查問責;他們做著最累、最危險的工作,他們和醫護人員一樣,都是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因此,對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廣大領導干部及時進行心理援助與干預,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壓力,預防與減輕心理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領導干部戰疫的心理能力。
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肩負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大重任,黨政領導干部是各級黨政部門的中樞力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領導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是領導干部個人身心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工作職能、強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黨政部門的組織架構和系統運轉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擔當著指揮中樞的角色,重視領導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其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有助于有效履行各項職能工作,推進社會主義事業有序發展,提高干部自身執政能力,從而增強應對各級社會性突發危機事件的處理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領導干部面臨著巨大的追責壓力、輿論壓力、不同部門職責協調壓力與平衡家庭成員情緒壓力等,在這個特殊時期對其心理干預非常必要。領導干部作為特殊的職業群體,奮戰在抗疫前線,他們的心理健康關系到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敗。疫情發生以來,領導干部一直堅守在防疫前線,不分晝夜地超負荷工作,面臨著工作、家庭的雙重壓力,難免感到身心俱疲、情緒壓抑,甚至出現焦慮、抑郁、易怒等癥狀,這樣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防疫工作的開展。因此,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下領導干部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小覷,科學的心理疏導與干預,關系到復工復產與社會秩序的有序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素養是衡量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主要標準,對領導干部進行適宜的心理干預有助于預防、應對與舒緩心理健康問題,提高整體領導干部隊伍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水平。
為了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在這場形勢嚴峻、要求嚴格、標準高、任務重的防控戰役中,廣大領導干部承受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心理壓力。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防控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領導干部都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很多領導干部與鄉鎮、街道辦事處基層干部日夜奮戰在抗疫前線,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同時也面臨工作壓力。領導干部在抗疫工作中承受著追責壓力、輿情壓力與維穩壓力等多重壓力。其一,追責壓力。一些省市地區防控政策缺乏實際操作性,政策制定執行有一定滯后性與難度,疫情發展千頭萬緒,有時政策變化較大,面臨來自于上級多條指示相沖突的壓力,面臨著層層督查檢查,一旦工作出現失誤,將面臨追責問責的情況。其二,輿情壓力。各地防控政策都要求對街道、小區開展信息排查、卡點管控、居家隔離等疫情防控工作,一些人民群眾由于自身對政策解讀不到位,有一些負面的情緒,領導干部需要針對其進行有效的溝通解釋,但依然會存在對防控政策的懷疑,給領導干部帶來不小的壓力,致使其質疑自身的工作能力。防控一線的領導干部面臨著防疫物資不足、感染系數高的風險,同時報紙、網絡關于疫情嚴峻性的各項報道,人民群眾對自身生命安全的焦慮,這樣崗位風險極高的防控工作會給他們帶來一些負面情緒,輿情壓力可能會導致領導干部工作情緒消極,甚至會出現由于過大心理壓力引起的情緒失控、焦慮失眠等癥狀,極不利于各項防控工作的開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干預來緩解輿情帶來的心理壓力。其三,維穩壓力。為了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局面,確保社會穩定、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全國各地紛紛出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維穩工作的實施方案,各項維穩措施都需要領導干部在防控工作中執行落實,疫情防控工作進展的后期就是維穩工作,保證復工復產復學等社會正常秩序的恢復,維穩政策與防控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又面臨著種種壓力,特別是長期無休的防控工作后產生的工作疲憊感,領導干部將面臨更多的心理壓力。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下領導干部面臨的工作壓力是巨大的,因此特別需要社會心理援助,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將有助于特殊時期領導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疫情就是命令,人民的生命健康就是使命,在抗疫時期,廣大領導干部深刻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把防控責任擔在肩頭,做實做細各項防控工作,日夜奮戰在防控第一線,每天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耐心地向人民群眾宣傳解決各項政策與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知識。一大批先進的領導干部奮戰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一線,卻不能很好照顧家庭。他們中有的父母年邁、子女幼小,需要呵護照顧;有的父母驟然生病、離世,無法恪守孝道;有的兒女面臨高考、中考等重要人生選擇,需要他們的引導與支持。抗疫前線的領導干部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工作崗位,他們的家人大多數都能理解與支持,但是他們自身卻充滿了愧疚與自責。很多領導干部承擔著繁重防疫工作,巨大的工作壓力下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再加上負擔家庭方面的責任與對家庭的內疚,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家庭方面的壓力,處理不當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增加領導干部的心理壓力,產生焦慮不安情緒。由此可見,家庭方面的壓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也是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下領導干部面臨的心理壓力的一個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來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事發突然性與危害嚴重性給抗擊疫情工作帶了一定難度。領導干部在抗疫前線奮力工作,盡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與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面對工作與家庭的巨大壓力,會產生以下兩種心理表現與行為特征:
其一,疑病性心理障礙。領導干部根據各地的防控政策,不分日夜地在鄉村、街道、小區開展人員信息排查、防疫消毒與居家隔離等工作,人員排查過程會遇到疑似病例,甚至會接觸到確診病例,面臨可能被傳染的風險,少數人會擔心、懷疑自身染病,嚴重者認為已經感染新冠病毒,充滿強烈的焦慮與恐懼,致使心理上的應激引發身體乏力、氣短咳嗽、疑似發燒等癥狀。他們表現為會頻繁洗手或者用消毒濕巾反復清潔,每天多次測量體溫,并且難以抑制這些強迫性行為。領導干部的疑病性心理障礙在工作壓力大的條件下極易產生的,需要專業的心理疏導與調試。
其二,焦慮性心理障礙。領導干部在抗疫前線長期工作,身體疲勞,并伴隨著焦慮與恐懼情緒,害怕疫情防控工作沒有做扎實,不能很好控制疫情,工作中遇到無法克服解決的意外情況。他們焦慮如果疫情沒有得到一定控制,后期如何進行復工復學,復工復學后疫情是否會反復等問題;恐懼如若執行的防控措施沒有效果,上層的層層檢查沒有過關,工作中出現失誤,將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防控工作中產生的壓力,造成了領導干部焦慮性心理障礙,導致他們在工作中中規中矩、唯唯諾諾,不能發揮工作的積極性與創新性。帶著焦慮性心理障礙,他們會感到心神不寧、工作無法集中精力,關于疫情的各種信息造成一次次的替代性傷害,甚至無法控制情緒,喜怒無常,將自身的負面情緒發泄到家人身上,引發家庭矛盾,加重自身的工作壓力與家庭壓力。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下引發的領導干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可采用預防性干預、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等心理干預方法。
預防性干預是指在某種可能的不良心理發展問題產生前,有目的、有計劃地采取醫學、心理與教育措施或社會治理措施,介入原發展過程,以改變發展方向、發展速度或發展形態,從而避免或減輕不良發展后果的一種干預方式。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尚未發生時,構建領導干部心理健康援助體系。其一,定期對領導干部心理健康進行測評。每年對領導干部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普查測評工作,掌握其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心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將心理是否健康作為評判領導干部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其二,建立領導干部日常談話談心制度,設置心理咨詢室,將心理干預變成一項常態化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關注領導干部心理健康,經常進行日常談心活動,坦誠地交流思想、感情與工作等情況,及時解決其困難與問題,消除各種潛在的心理陰影與隱患,擺脫心理束縛,減緩心理壓力,營造健康、愉悅的工作氛圍。各個職能部門務必設置心理咨詢室,定期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鼓勵有焦慮、抑郁癥狀的領導干部進行心理咨詢,幫助他們緩解情緒問題,排解心理壓力。其三,加大領導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力度。干部培訓課程中相關的心理健康培訓內容應成為必修課程。通過邀請著名心理專家進行領導干部心理健康方面的專題講座,面對面進行心理方面的交流;還可以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動,引發領導干部對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觀看心理健康方面的電影或者視頻,加深其對心理健康的理解程度,關注心理問題,調整自身在心理方面的認知誤區,認知自身心理特點與問題,掌握正確的心理調節方法與技巧,積極開展自我心理調適活動,增強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助力領導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設立領導干部心理咨詢室制度,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為每位領導干部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分級分類記載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長期關注領導干部心理健康動態,構建領導干部心理健康的預防與調適機制。
此次疫情發生已近一年,領導干部在巨大的防控壓力下超負荷工作了較長時間,身心俱疲,一些心理調適能力差的領導干部已經開始出現恐懼、緊張、焦慮、憂郁、易怒、過分敏感與自責等負面情緒,他們急需心理援助。這時,他們可以到專門的領導干部心理咨詢室,通過與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面對面的深度交流,訴說存在的心里不適與心理障礙,找到產生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尋求合理的心理問題解決措施與對策,提升自身心理適應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下領導干部的心理問題呈現個體性、潛在性、分散性與爆發性的特征,短時期內看似風平浪靜,但可能出現爆發性的應激性心理障礙。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迅速、感染人數多、社會危害性大,領導干部在抗疫一線極易產生心理問題。一旦發現有領導干部情緒上或行為上的反常行為,在尊重其隱私的前提下,應請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對他們進行心理評估,運用談話、觀察與測驗的方式對其心理現象進行全面、系統而深入的分析綜合,并選擇適宜的心理治療方案開展各項治療,根據心理問題的輕重緩急,心理咨詢師可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干預方法。對于長期處在緊張工作狀態、精神疲憊不堪的心理疲勞問題的領導干部,可采用適當運動、勞逸結合的治療方式,給予他們充分的休息,舒緩心理疲勞,從而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有些領導干部已經出現較為嚴重的焦慮、煩躁、恐懼等負面情緒,并伴隨著一定的睡眠障礙與情緒障礙,這樣的心理問題需要專業的心理干預,心理咨詢師可與其深度溝通交流,引導其敞開心扉訴說心理狀態,發現其心理問題根源,采用松弛療法、暗示治療、內視心象法等短程而簡單實用的心理治療方法,通過自我改變與消除影響的方式淡化其心理誘因,從而改善心理問題情況,達到治療的最終目的。
面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領導干部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因為他們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對其進行及時而有效的心理干預,建立領導干部心理干預長效機制,有助于改善領導干部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能促進領導干部執政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