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霞
(舟曲縣峰迭新區小學 甘肅甘南州 746300)
在今天,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飛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社會階級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人們對于物質的追求已經告一段落,而對于精神的追求才剛剛開始。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對于文化知識的追求與課堂要遠遠大于之前,而且迫切的學習愿望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法與途徑。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精神層面”的綜合素養建立,教師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顯得尤為必要。通過閱讀教學,不但能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時候對其作出閱讀理解與分析,還能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一種全新的理解,甚至于是自主學習與探索的良好行為習慣。如果深入發展,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課外知識增長,以及課堂重難點問題的解析。這對于改變當下的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狀態,提升一年級語文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有著較大的影響和積極作用。
“自主閱讀能力”,實則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高效閱讀水平。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便形成了“自主閱讀能力”。該方法對于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能力有著較大的幫助,而且對于改變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習慣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應用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時,務必要做好兩者的融合工作。
教師在開展《村居》這篇古詩教學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對故事進行閱讀,當學生閱讀過故事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對其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并且要告訴學生:“大家現在就當作自己是一名‘散學歸來早’的兒童,急急忙忙回家拿起自己心愛的紙鳶向廣闊的田野跑去,開始一天的娛樂活動。”此時,學生會將自己代入到課文中,并且會感同身受地對其進行朗讀。隨后,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對故事的反復閱讀不僅可以加快背誦的速度,而且還能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故事的含義。此時,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其進行有效閱讀,從而明白這是一幅描寫美好村居生活畫面的故事[1-2]。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的難處在于“都是字,無法正確理解文章含義”。在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閱讀的方式提升個人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知識學習水平。這樣,學生在深入的閱讀過程中,以及識圖辨意的過程中會對課文產生一種全新的理解與認識。而且,在學生的長期學習過程中,會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高效的看圖閱讀能力。
教師在開展《村居》這篇故事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語文書上的圖畫進行分析。此時,學生看到了兩個小朋友正在拉著在天上隨風飄動的風箏嬉戲玩耍。這時候,學生的內心會思考:“明明兩名兒童放的是風箏,為什么作者非要把它們說成是紙鳶呢?”此時,教師便可以對學生進行文章知識內容的講解,讓學生明白,在古代,風箏就被叫作紙鳶,其實兩者的意識是完全一樣的。在今天,只有在一些比較文藝的書刊中,以及古詩詞的學習中才會看得到這個詞匯。這時候,學生會對圖畫中的內容更感興趣,而且會更深入地發現圖畫與文章的關聯,從而找到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沒有發現的“秘密”。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
游戲教學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在這一教學工作的背景下,學生的各項素養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而且會被游戲的代入感深深地吸引,從而完成好課堂學習的任務。
教師在開展《村居》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親手制作一個風箏,然后拿來學習進行以此“放風箏大賽”。而且,教師需要讓學生將《村居》這篇故事默寫在風箏上,隨后對其用詞的方法進行標注。這樣,學生既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了知識的熏陶,又實現了游戲的娛樂性。為了在其中重點體現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放風箏之前對文章進行朗讀,或者進行背誦。然后通過打分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此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于改變傳統的“室內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1-2]。
綜上所述,對語文學科的深入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知識的時候更加順暢,對教師的表達、自己的表述也會更加流利。特別是在一年級這一關鍵時期,正是學生建立“如何學習、如何相處”認知觀念的時候,在此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帶動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