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茹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風濕免疫科 江蘇·蘇州 215000)
當前我國已經基本進入到了全面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喜愛,以此為基礎,當代教學領域中也開始逐漸對“微” 型模式進行嘗試,也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對微課進行推廣與應用。當前,微課程、微學習均屬于開展學習變革的新鮮產物,得到了教學界的廣泛關注。所謂“微課”,也就是借助多媒體平臺針對以某一知識點或是某一教學環節所開展的雖簡短但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來說,微課為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課程,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說,有利于促使其獲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對PBL 法進行應用,要求將醫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針對某一具體病例或是某一專題的診治問題開展相應的研究,并且在小組討論、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應參與至其中,并及時給予醫學生適當的引導和指點,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同樣將醫學生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體,并且主要目的在于對問題進行解決。[1]在我院風濕免疫科之中,將開展風濕病學課程的特點作為重要基礎,對微課結合PBL 法在風濕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作為內科學之中獨立的一個學科,風濕病學在近10 年間,其臨床以及基礎研究均得到了高速的發展,而其在世界醫學發展史上,已經存在了近100 年。
所謂“風濕病”,也就是風濕性疾病的簡稱,其泛指以結締組織受累為主同時可出現全身各系統受累的一大類疾病。例如脊柱關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100 多種疾病,由此可見,風濕病實際上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并且在西方國家,其發病率甚至已經在心血管疾病以上,于我國更是如此。
從總體上來看,風濕性疾病的發病主要能夠累及的人群在于中青年人,并且風濕性疾病具有病程長、致殘性強的特點,而中青年人正處于社會活動能力狀態最為良好的階段當中,所以該疾病的發生,能夠導致患者的體力以及精神受到雙重的嚴重傷害。
除此之外,患者能夠出現多系統受累、且癥狀變化無常的情況,導致風濕性疾病常與其他學科進行重疊和交叉,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患者“胡亂就醫”的情況。根據當前的情況來看,風濕病的教學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不良情況:第一,風濕病與免疫基礎醫學具有密切的關聯性,且專業性相對較強,知識內容相對較為抽象,醫學生對其進行理解的難度相對較高;第二,風濕病學的課時設置相對較少,目前僅有部分三甲醫院才開設該課程,并且醫學生的見習以及實習的時間相對較短,多數醫學生未能夠對風濕病進行有效接觸。
由此,將微課為代表的網絡教學結合PBL 教學模式,針對風濕病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有利于為醫學教育改革工作的進一步落實和發展提供新的策略。
微課也可以被稱為“微課程”,最早出現于2008 年,其創始人為美國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學院的一位高級教學設計師,對于諸多只有60 秒左右的微課程,該名教學設計師稱之為“知識脈沖”,主要對構建主義進行應用,而并非是對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演示,目前微課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認可和廣泛的應用。
作為一種省時且高效的學習模式,微課主要以視頻的形式進行發布,每一個視頻針對一個學科知識點或是一個教學環節進行設計和開發,具有顯著的情景化特點,且支持自主學習、移動學習、按需學習、遠程學習等多種學習模式。教師將其上傳于網絡平臺之中,可供學生在線進行反復學習。
微課的發展需要依仗于網絡信息技術的良好發展。從醫學生的角度來說,因為醫學生對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所以將微課應用于醫學生教學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2]
從總體上來看,微課總要具有以下的幾個特點:第一,教學時間相對較短,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認知特點對教學時長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在通常情況下,微課的時長為5min—8min,最長則應控制在10min 以下;第二,教學內容相對較少,傳統的教學方式之中,教學內容較為寬泛,而微課更加突出對某一個學科和知識點的講解,例如針對教學中的重難點或是疑點進行講解,所以被稱為微課;第三,資源內容相對較小,通常情況下,微課視頻的容量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為rm、flv以及wmv 等多種支持在網絡上在線播放的格式,師生既可在線觀看,也可下載保存。
PBL教學法屬于一種以現實世界為基礎、且以醫學生作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相對于傳統上將學科作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其具有顯著的不同之處。PBL 教學法更加強調的是對于學生的主觀學習進行進行重視,而將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講授放置于次要的位置上。
對PBL 教學法進行應用,其將學習與問題之間建立起了密切的關聯性,引導醫學生投入到問題之中,并且PBL 教學法對問題進行設置更加重視,將學生吸引至復雜且具有良好學習意義的問題情境當中,促使醫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自主探究,并能夠對問題進行合作解決,進而能夠對隱藏于問題背后的各項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從而促使醫學生自身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均得到不斷提升。
在臨床醫學之中對PBL教學法進行應用是以病例為先導,并將問題作為基礎,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促使以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提升。PBL 教學法進行應用,其精髓在于,在對問題進行發揮的過程中,針對醫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有利于促使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升。
在我院風濕免疫科之中,將臨床上較為常見且足夠典型的風濕性疾病應用于PBL案例的編寫工作之中,有利于促使PBL教學法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落實,從而能夠對具有顯著風濕病特色的PBL 法教學案例庫進行建立,有利于引導學生逐漸將思維模式轉換至醫生角色之中,實現師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發揮,從而能夠有效提升醫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能力。
對微課進行應用,其能夠打破傳統上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僅能夠實現學習資源的大范圍共享,還能夠實現學生對同一資源進行反復的應用,十分有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包括課前預習、課中討論以及課后復習等。
對PBL 教學法進行應用,能夠通過對具體疾病案例進行分析,將具體問題作為開展學習的中心,采用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方式,促使醫學生對醫學知識進行逐漸掌握。
由此可見,微課與PBL 教學法的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均強調醫學生的自主學習,且同樣能夠對醫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有利于實現醫學生對于風濕性疾病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也就能夠促使醫學生的臨床診療思路不斷向正確的方向進行發展。[3]
將微課與PBL 教學模式進行結合,二者之間能夠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而能夠體現出“先學后教”的全新的、現代化的教學思維,有利于切實強化醫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從而促使風濕性疾病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率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自我院開展風濕病教學微視頻系列建設工作之后,一直積極努力將風濕病的學科特色以及專業背景作為基礎,以對風濕病學微視頻資源庫進行建設和開發,同時將微課結合PBL 教學模式的微課應用于實踐教學當中,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針對微課開展設計和開發工作,也就是通過對信息化的手段進行應用,促使教學過程得到進一步優化。微課設計工作不僅包括對微視頻進行制作,同時也包括對微練習、微案例進行收集和整理,同時還能夠對在線答疑、在線測試等相關的平臺進行設置。由此可見,微課并非是教師單純的對某一知識點或者某一環節進行講解和演示,而是首先需要其具有短小、精悍、直觀、生動的特點,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而絕非將課堂移至屏幕之中而已。
對微課進行應用,不僅需要對知識進行轉播,還需要促使醫學生進行學習的欲望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能夠切實有效的實現對知識進行傳授的重要目的。由此,微課教學對于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教學能力以及計算機應用水平等多方面的素質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以教學大綱為基礎、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同時將醫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興趣進行結合,以對微課內容開展策劃和創作工作,從而對于風濕性疾病教學微視頻進行有效制作。[4]
根據教學大綱中所提出的要求,作者對《高尿酸血癥和痛風》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微課進行了制作,并與PBL 教學模式進行結合,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具體情況如下。
3.2.1 課前準備
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以教學大綱的內容為基礎,對《高尿酸血癥和痛風》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相應的學習任務以及重難點進行確認,并對相關的圖片、病例、視頻資料等進行逐一收集,以能夠對微案例、微課程以及微練習進行合理制作,并將其及時上傳至網絡平臺之中。
例如教學大綱中要求醫學生能夠對痛風疾病的臨床特點進行掌握,教師也就可以針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或是痛風性腎病以及慢性痛風石等疾病的臨床表現,對相應的圖片、視頻案例等資料進行收集;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病理生理、發病機制為開展教學活動的難點,教師則可選擇采用小動畫的方式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講解,并且對于PBL 教學法來說,微案例的制作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要求教師能夠精心對微案例進行設計。例如對慢性痛風急性發作患者——“王大伯的關節痛”作為案例,在對視頻進行制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考慮該視頻的觀看對象、醫學生個人的性格特點、學習規律以及學習興趣等多方面內容。
醫學生在教師正式上課之前,對微課程、微案例進行了解,對微練習進行完成,并能夠以教師設置的問題為基礎,對相關材料進行收集,從而能夠更加充分的為PBL 課堂上的討論打下基礎。而微課的內容能夠對傳統上紙質資料進行替代,不僅有利于對紙質資源進行節約,還能夠更加生動和直觀的對各方面資料進行展示,從而有利于醫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和掌握,并能夠強化醫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討論的深度。
3.2.2 PBL 課堂
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已經設定好的案例作為開展教學的基礎落實PBL 教學。
首先需要根據已經設置好的問題,引導醫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醫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之后,再由其他學生提出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能夠以微課為基礎,對本節課的學習重點、難點進行進一步的總結,以保障課堂教學內容的全面和深化。
將微課與PBL 教學模式進行結合,有利于促使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進一步的調動,從而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能夠保障醫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中提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能夠不斷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發現和解決,并具有逐漸增強的文獻檢索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綜合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也就有利于實現醫學生臨床思維的養成、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和醫生角色的代入。
3.2.3 課后鞏固復習
課堂教學結束以后,教師應該將課堂教學過程中醫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基礎,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并采用微練習的形式,將總結內容上傳至網絡平臺之中,以促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且應將微練習的考核結果作為學生日常考核以及期末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促使醫學生對此能夠予以足夠的重視。
采用微課結合PBL 教學模式進行風濕科教學十分符合當代信息化教學和數字化教學的發展趨勢,該模式不僅能夠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打破,還能夠在課堂上和網絡平臺上為醫學生的學習和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間和平臺,有利于促使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得到有效提升,且相關的各項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在進行課前預習、課堂討論的過程中,鼓勵和引導醫學生對問題進行發現和解決,不僅有利于促使醫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夠進一步推動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有利于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改善。[5]
但是從實際上來看,對微課結合PBL 教學模式進行應用,其中仍然存在一部分問題,例如,第一,微課目前仍然僅能夠作為教學的輔助模式,在大部分的課程教學當中,仍然主要采用傳統教學形式;第二,采用微課結合PBL 教學模式,對于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僅能夠具有全面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且具有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能夠對精致的微視頻進行制作,從而有效提升微課的質量;第三,知識內容不斷更新換代,所以需要微視頻的內容能夠根據知識變化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的完善,以保障教學效果能夠逐漸得到提升。由此可見,若想對微課結合PBL 教學模式進行科學、合理、高效的應用,還需要不斷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
根據上文可以了解到,微課以及PBL 教學法均為當代較為先進的教學模式,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更加有利于實現醫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強化,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但是從實際來看,當前對微課結合PBL 教學法進行應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還需教師進一步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同時不斷改善教學方式方法,以實現微課結合PBL 教學法在風濕科教學中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