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鳴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6)
高職院校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是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應用性、技能型城軌供配電人才的重要路徑,主要涉及城軌供配電系統設計、調試、管控、維修、裝配等崗位知識與能力。課程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較強。如何提升專業教學質量成為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思考的重點問題。而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產物,具有資源多樣性、學習自主性、教學靈活性、受眾廣泛性等特征,其科學應用可有效提升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教學質量。
就學生而言,在經濟、科技、信息、文化等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學生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全面化發展趨勢。傳統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需求。而基于MOOC的高職院校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教學,將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與專業課程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空間、時間限制的同時,讓課程教學更具互動性、開放性[1],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學習狀態、學習需求,選擇學習時間與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
就教師而言,教師作為傳遞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知識、技能的重要載體,其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專業教學質量與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效果。而基于MOOC的高職院校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能夠為教師教學能力(包括信息化資源處理能力、信息化教學資源制作能力、網絡教育科研能力、技術項目研發能力、課程教學執行能力、教學方法創新能力、學生管理能力等)提升提供平臺,促進教師優化發展。
就學校而言,在信息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為職業院校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客觀要求。例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學校教育應加強網絡化、個性化、數字化教學體系構建,能夠以“服務全局、融合創新、深化應用、完善機制”為原則,形成基于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讓教育信息化成為促進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動力與手段[2]。而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產物,其在高職院校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有利于推動專業課程改革進程,提升院校信息化建設水平。
就行業而言,基于科學技術在各領域各行業的推廣應用,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系統升級成為常態,城市軌道交通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對崗位人員信息化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基于MOOC的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能夠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加強學生對城軌供配電相關信息化設備、數字化系統的認識與掌握,成為社會需求、行業認可的高素質、高能力、專業化人才,促進行業創新、長足、穩定發展。
由高職院校辦學宗旨可知,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性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側重于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水平的一線員工。因此,在進行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時,需做好市場調研工作,明確企業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從而精準定位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就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而言,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電力調度、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變配電維修、城軌供配電系統安裝、供電段班組長、接觸網管控等崗位。根據崗位職能需求,可將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確定為:掌握城軌供配電系統基礎知識;具備供配電系統設備檢修能力、管理能力、故障分析與處理能力,城市軌道交通電力系統設計與安裝能力,供配電系統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理能力;具備團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信息意識、安全風險管控意識、服務意識、終身學習意識等。
在構建城軌供配電專業慕課課程時,為保證課程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適應性、準確性,高職院校應依托校企深度融合機制,加強專業課程研究,確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院校可建立專業課程建設隊伍,隊伍成員主要由院校專業教師、企業核心技術人員、行業專家等構成。通過崗位能力梳理、崗位作業內容歸納,明確課程教學重難點。并根據高職學生特征,確定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任務,制定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課程教學進度規劃。例如,將城軌供配電系統構成、城軌供配電系統設備檢修、供電/配電系統安全防護、二次系統安裝與管理等設為專業課程教學主要任務,并將任務設計知識、技能納入各項訓練活動中,以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
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慕課教學的組織開展離不開資源庫支撐。對此,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時,需加強資源庫建設力度。通常情況下,基于MOOC的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資源庫主要由專業教學資源庫、課程資源庫、學習系統、智能教室等幾部分構成。其中專業教學資源庫需圍繞專業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遵循多樣化、系統化原則進行構建,涉及內容主要有專業標準系統、企業信息系統、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系統、職業資格認證系統等構成;課程資源庫是專業教學活動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涉及內容主要有微課建設、任務驅動過程建設、特色課程建設、試題資源庫建設、教學評價模式建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建設等;學習系統主要由移動學習終端與個人計算機終端構成,與智能教室互聯互通,師生可通過學習系統完成在線交流、班級組建、學情分析、教學評價、任務發布、資源更新等操作;智能教室是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的重要場所,具備學生學習行為采集、教學空間多樣化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任務實施等功能[3]。
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的理論性、實踐性相對較強,需要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時,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存在的差異,結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科學選擇教學方法與模式。例如,在供配電系統設備運行與維護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可將主要設備(如斷路器、負荷開關、高壓柜、低壓柜等)核心內容制作成“微課”,便于學生有針對性選擇學習內容,進行線上與線下自主學習。又如,在學習變電站倒閘操作技術時,通過演示講解課程重難點知識,并將學生科學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模擬操作任務,提升學生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操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教育”發展進程不斷深入的驅動下,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發展改變,以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為依托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為學生系統化、靈活化、開放化學習專業知識提供了更多可能。對此,我們在明確認知慕課教學對城軌供配電技術專業教學改革重要意義的同時,應加強相關研究,不斷探尋專業教學優化措施,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入融合,增強專業課程教學有效性,促進高職教育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