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董志初中 甘肅慶陽 7450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初中歷史課堂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引入了核心素養,意在通過教師采取的多樣化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歷史認知水平。核心素養是一種成熟而流行的教育方法,被很多學校所推崇,是新時代教師教學的有力輔助工具和引導方向。希望初中歷史教師能充分發揮核心素養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功能從而更好地開展歷史課堂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水平。
中學生正處于對外界事物懵懂好奇的時期,很容易被外界的不良信息所干擾,從而養成不好的思想品質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害。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歷史人物的熏陶,能讓學生感悟出先輩們的大無畏的精神,本著向先輩學習的心理從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質。
據報道,現階段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一直在升高,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1]。引起他們犯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正確價值觀的缺失。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學會區分黑白對錯辨別是非曲直,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自己健康成長。
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傳授的知識,可以了解先輩們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民族大義甘于付出的感人事跡,領會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激發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情境教學法通過對課文整體背景的渲染,可以讓原本單調的課堂增添帶有文化氣息的氛圍,能讓學生體驗到不一樣的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利用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在充滿時代氣息的氛圍中,感受知識的趣味性。
例如,在《原始的農耕生活》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播放一下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環境,進而讓大家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元謀人、山頂洞人是以什么手段來謀生、獲取食物呢。學生會說是靠采集野菜、野果,上山打獵、下河捕魚等。教師再接著提問,那遠古人類在狩獵打漁時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學生會回答冬天河水結冰就不適合打漁,野獸出沒也會給打獵的人帶來危險。教師再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如何才能讓他們獲得穩定的食物呢。進而引出了本節課的主題,農耕生活。通過這種情景的帶入,讓學生對課程更加感興趣,同時也明白只有發展才能進步,以及農業對于生存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歷史課堂上,教師一般都是帶領學生有順序地進行歷史片段的閱讀,來獲取歷史知識的。這樣雖然對掌握歷史知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對于知識的印象卻不深刻。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歷史題材的紀錄片,讓學生重溫當年的歷史情節,仿佛把自己也置身于那段歷史歲月中,觀看先輩們的故事,感受內在的精神。
例如,在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通過視頻影像感受炮火的激烈、硝煙的無情,以及人民戰爭的偉大。進而加深學生對歷史情境的印象,激發出學生內心的愛國主義情懷[2]。
對于學生的學習也不要只拘泥于歷史的課本知識,可以和學生一起走出校門,去校外挖掘歷史知識,實現初中歷史課堂的多樣化教學開展形式,還原歷史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加深印象。
例如,帶領學生走進當地的博物館,給學生講述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那些久遠的故事;帶領學生探訪歷史遺址,為學生們講解當時在此地發生的歷史事件;帶領學生尋訪名人故居,聽一聽先賢后人講述當年戰火中的英雄事跡;帶領學生進入革命紀念館,重走先烈的足跡,一邊走一邊講述革命先輩為了我們的美好生活而無私的奉獻,從而讓學生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3]。同時也讓學生們明白,無論是歷史典故還是歷史案件都有充分的現實依據,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精神品質。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響應國家的要求,通過歷史課程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在優秀的歷史人文信息中汲取優秀人物的精神品格內化為自己的學習動力,將學生培養成有道德、有素質的優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