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不少地方的學習培訓辦得有聲有色,不斷幫助基層干部開闊思路、提高本領。然而,記者發現,一些地方平時并不重視學習培訓,而習慣于年末搞突擊培訓。基層干部表示,變了味的學習培訓,真該改改了。
劉然是中部某省一名鄉鎮公務員,最近她的學習培訓任務很繁重。“馬上就要去縣里參加集中脫產學習,平時還得在2個平臺刷分。”說到這些,劉然無奈又慶幸——她的領導們得在4個平臺上完成學習。無獨有偶。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王智,剛結束為期一周的脫產學習,就得馬上完成單位安排的每周兩節視頻課的學習任務。王智說,突如其來的培訓打亂了原有的工作安排:“我只能在看視頻時抽空回復信息,特別緊急時干脆拿出電腦處理工作。”
一般來說,各單位每年都對培訓時長有明確要求,學習培訓安排合理的單位,能按時達到培訓要求。而一些平時不重視學習培訓的部門,習慣于年底搞突擊。可年底也是事務最為繁忙的時節,基層干部一邊要參加學習培訓,一邊還要做好本職工作。“一旦脫產學習,工作無人接手”的現實,往往讓他們既不能保證培訓效果,又加大了工作強度。
年底突擊培訓,讓本應珍惜的機會反倒成了基層干部的心理負擔。基層干部坦言,學習培訓中形式主義日漸抬頭,除了學習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與基層本職工作沖突這一原因外,其他形式主義亂象也讓他們深感疲憊。
學習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難以指導工作。基層干部直言,一些突擊培訓的課程是上級安排來的,而非自己想學的,且沒有提升專業能力的作用,脫離一線實際需求,不接地氣。西南某縣一名教師說:“我是給學生教書的,培訓課程卻大講法律專業知識。”
重形式,輕實效,一些地方設置學習培訓計劃,只簡單要求每年要完成多少課時的學習任務,只要數據可觀就行,至于發揮多大效果,多不在考慮范圍內。有的單位在學習培訓時長上搞競賽,將學習培訓時長越堆越高,甚至超出基層干部的承受能力。(文中基層干部均為化名)
(摘自《半月談》2020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