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發文稱,在上個月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阿根廷牛肉協會已經準備好“抓住澳大利亞的不幸”。即便要經過14天隔離,58名協會人員還是來到現場,向顧客展示了他們的牛肉產品。澳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9月,澳大利亞對華牛肉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64%。
下一個是大麥。今年5月,中國宣布對澳大利亞大麥征收合計80.5%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6月,澳大利亞對華大麥出口暴跌99%。2019年,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俄羅斯大麥進口。俄羅斯現在計劃將對華農產品出口增加10倍,從之前的每年9.6億美元增至96億美元。另據路透社11月報道,在澳大利亞試圖開辟多元化銷售途徑之際,中國的大麥購買力正在讓全球其他國家的糧農受益。而今年8月,中國又宣布對澳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10月,澳大利亞煤炭業也傳出消息。煤炭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對華出口商品,去年價值超140億澳元。除了中國本地煤礦,加拿大、印尼和蒙古也都琢磨著來瓜分這塊市場。瑞士多元化自然資源公司嘉能可首席執行官伊凡·格拉森伯格近日對記者說,“中國今年還是會進口約1.85億噸動力煤,與去年相當。所以,澳大利亞失去的那些市場,由其他供應來源填補了。”
此外,澳大利亞捕撈的龍蝦中,有94%被出口到了中國。而北美和印尼,是澳大利亞在中國龍蝦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值得注意的是,12月,中國在進口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上已經找到了替代供應來源——澳大利亞的“伙伴國”美國。香港《南華早報》分析指出,盡管澳大利亞一直幻想在中澳貿易爭端中得到“民主伙伴”國家的支持,但現實是,他們正在瓜分澳產品在華市場。“在國際商業領域,民主和戰略上的朋友往往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
(據中新社 12.16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