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一戴,考古學家的感覺來了!”
“先開傳說級別的。‘考古神器洛陽鏟一鏟一鏟下去,好像看到東西了……是兔首印章!”
“再來開傳承級別的……鏟了這么多土怎么還沒看到東西?繼續挖……有了!這是傳說中的虎符嗎?!”
12月3日,一位網友先后在豆瓣、微博自發帖子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吸引了無數網友圍觀、留言咨詢購買事宜,直接帶火了這款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的銷售。
“昨天下午開始我們緊急補貨,昨晚八點最后一次補貨450個,不到兩分鐘就被秒光。”12月4日,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豫博文創第一款賣脫銷的網紅文創。今天我們又緊急補貨1650個也不到半天就賣光了。目前我們正在聯系廠家加緊生產,廠家近期也將增加一條生產線全面擴產。
宋華說:“‘考古盲盒的大火也直接帶動了我們其他文創產品的熱銷,這兩天豫博文創迎來了一個線上高峰,成交額也是屢創新高。”
其實這款“考古盲盒”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生產了,銷量一直也不錯,但并沒有像現在這樣“大火”。在宋華看來,“考古盲盒”的爆紅跟國家政府上上下下高度重視考古以及最近多次考古新發現的報道有著直接的關系,加上近幾年“國家寶藏”“文物會說話”等文博探索節目的熱播,直接帶動了許多年輕人喜歡上考古,喜歡上探索歷史本源和未知。
河南博物院打造的這款“考古盲盒”制成“失傳的寶物”,分為傳說級別、傳承級別和史詩級別,承載著人們的無限希翼。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可能會挖到“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杜嶺方鼎”……等各種“寶物”。運氣實在差一點的,還可以收獲一抔來自洛陽北邙充滿千年古都文化氣息的土壤。
“事實上,這款‘考古盲盒的一大亮點是它的土壤,跟外面售賣的同類型產品的石膏性質是截然不同的。這個是可以對土壤進行分析判斷,來確定埋藏‘寶物的位置。”豫博文創工作人員劉維說。
值得一提的是,12月3日下午三點左右,河南博物院依托官方微博平臺跟網友做了一次實時互動,約定粉絲量漲到7W時就進行“考古盲盒”抽獎,到了當天晚上十點左右就輕松突破,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吸粉1W+。還收獲了不少“真知灼見”:有網友留言建議做個手游策劃,比如一個大禮包里面有十個盲盒,保證至少一個傳說級。每個盒子內含一片歷史文脈,集齊20個可以兌換一個隨機盲盒。每個月指定某種文物開出概率提升,逢年過節出限定禮盒。
其實,除了河南博物院外,國內最近玩盲盒營銷的博物院還有很多,比如陜西省博物館推出的“青銅小分隊”系列、三星堆博物館推出的“祈福神官”系列等,都頗受熱捧。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認為,“考古盲盒”大火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當下喜聞樂見的“盲盒”形式,把看起來呆板的“考古發掘”從被動學習變為有趣的主動探索, 讓文物“活起來”、讓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吸引著孩子以及更多的年輕人通過另一個角度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助于更加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摘自《光明日報》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