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我國當代著名雕塑家潘鶴因病逝世,享年96歲。潘鶴是我國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代表作有《艱苦歲月》《開荒?!贰吨楹O女》《廣州解放紀念碑》《省港大罷工》《大刀進行曲》《和平少女》等。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潘鶴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展現時代精神的作品,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其藝術成就載入《世界美術史》及《中國美術史》。
20世紀80年代,潘鶴率先向全國提出了“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社會主義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觀點,并首次將城市雕塑創作引入高等藝術教育領域。
作為廣州城的象征之一——解放紀念碑是座巨大的16米高的雕像,矗立在海珠廣場上,它已經完全融入了廣州人的生活背景。1983年他為深圳市政府大院建立《開荒?!枫~像及《艱苦歲月》銅像。潘鶴當年以牛來比喻拓荒者,同時還表達了深圳特區最重要的精神是勇于破除舊觀念,將改革阻力連根拔起?!芭T趭^力前行,樹頭還有所存留,這也說明了與陳腐思想、落后觀念的斗爭是永不停歇的,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觀念,才能始終勇立潮頭?!?/p>
生活中,潘鶴是個風趣的人,他說有5件雕塑作品可以概括他的一生:《無奈》《想不通》《睬你都傻》《自我完善》《笑到最后是我》。小時候,學雕塑的沒地位,潘鶴的父母不許他學,但他偏學。他自嘲說:“我是個皮球,別人越踩我彈得越高?!?009年,潘鶴獲得“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潘鶴笑稱:“我仍然前途無量,現在蓋棺定論言之過早?!迸塌Q強調作畫的態度,首先是要忠實于自己的所見所聞,要忠實于人民的所愛所憎,要實事求是;要說真話,不要說假話;不要畫得像照片一樣,要做人民的藝術家。潘鶴有個原則:絕對不為資本家服務,也不做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他認為雕塑是感性的東西,就像談戀愛一樣,不跟錢走,打動自己的才能感動他人。只有獨立思考,才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限。
如今,透過一尊尊雕像,管窺潘老率真有趣、熱情奔放、才華橫溢的一生,我們可以感受到雕塑上的戎馬倥傯、鐵骨柔情、改革創新……許多網民知道潘先生駕鶴西去,惋惜地留言:“世間少了一位巨匠,深切懷念這位我們敬仰的藝術大家!”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