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大陸的西岸,那里有全世界最古老、最干旱的沙漠之一——納米布沙漠。自有氣象記錄以來,那里的平均年降雨量就不足10毫米,連續數年零降雨的情況也不罕見。如此極端干旱的氣候在納米布沙漠至少已經持續了500萬年。在這樣的環境下,生物自然是極難生存的。然而,在看似毫無生機的大漠中,一種名為那拉瓜的植物卻頑強地生存下來。那拉瓜是西瓜的遠親,也是一種葫蘆科植物。
很少有植物能在納米布沙漠生存下來。那里不但缺水,干燥的沙質土很容易被強風吹散,而且沙土自身含有的營養物質也極其有限,難以滿足植物生長的需求。但那拉瓜通過營造屬于自己的棲息地,得以長期扎根沙漠。
那拉瓜的果肉為它們的種子提供了萌芽所需的初始養分和水分。隨著植株逐漸長大,越來越多的沙粒、灰塵和有機質會被那拉瓜的莖稈截留下來,并在那拉瓜植株周圍越積越多,形成一座圓形沙丘。當圓形沙丘達到一定規模,那拉瓜的莖稈和根就會被牢牢壓實,風很難再刮跑它們。最高的圓形沙丘有10米高,半徑最大可達40米。
不過,那拉瓜之所以能夠在沙漠中存活下來,還因為它們自身有三項絕招。第一招是扎根深:那拉瓜的根部可以延伸到沙地表面以下50米,獲取沙漠中寶貴的地下水。這些地下水很可能來自附近骷髏海岸的霧冷凝水,經由地表滲入地下,并停留在地下蓄水層。第二招是開源:那拉瓜果實和莖稈上遍布錐狀尖刺,能夠在夜間或凌晨等溫度較低的時間匯集露水。露水可以直接被那拉瓜植株吸收,或滴入它們下方的沙土中被根部吸收,這些露水補充了那拉瓜所需的水分。第三招是節流:為了避免蒸騰作用帶走過多珍貴的水分,那拉瓜幾乎放棄了葉片這個重要的營養器官。原本存在于葉片中的葉綠體轉而分布在那拉瓜的莖和尖刺中,為它們合成糖分。在這三招幫助下,一株那拉瓜植物可以在納米布沙漠中生存100多年。
(摘自《大自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