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某是江蘇省太倉市一家科技公司的職員。一日,其8歲的女兒從網上看到鸚鵡學舌的視頻,也鬧著想養一只。馮某考慮一番后,決定滿足女兒的要求,想著從網上買一只一模一樣的鸚鵡回來。2019年6月,馮某在網上看到有出售鸚鵡的廣告,他一眼認出是女兒喜歡的那只非洲灰鸚鵡。然而在搜索相關資料后,馮某發現該品種鸚鵡屬于國家保護動物,心里頓時打起了退堂鼓。
“只當寵物養不對外出售的話是沒問題的,國內很多人都在養。”賣家趙某的一番話打消了馮某的疑慮。隨后雙方談妥,馮某以6000元的價格買下了一只非洲灰鸚鵡。為避免招來麻煩,馮某特意咨詢了農技站的朋友,看能不能申辦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然而卻被告知自己沒有資質,辦理不了。
養怕出事,丟又舍不得。正當馮某為如何處理這個“燙手山芋”而苦惱時,他等來了公安機關的上門抓捕。
原來,2020年5月,江蘇省鹽城市一名跟馮某一樣偷養非洲灰鸚鵡的人因鸚鵡丟失,在微信群中發布了尋鳥信息。當地公安機關將此人抓獲后,查明其上家正是賣鳥給馮某的趙某。趙某到案后供述了曾非法出售給馮某非洲灰鸚鵡的犯罪事實,馮某因此被牽出而案發。
5月31日,公安機關以馮某涉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移送太倉市檢察院審查起訴。,鑒于馮某非法收購非洲灰鸚鵡系出于自己飼養目的,主觀惡性及社會危害性小,飼養過程中未造成非洲灰鸚鵡損害,犯罪情節輕微,且其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具有坦白、認罪認罰情節。最終,該院對犯罪嫌疑人馮某作出相對不起訴的決定。7月16日,太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檢察機關的建議下,向馮某開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其處以4萬元的罰款。(摘自《檢察日報》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