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近藤大介[日]/著
文泓冰/譯
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裝修公司的“工匠精神”
我在東京買了一套二手房,準備請裝修公司做內部裝修。和上次一樣,我也索要了一份報價單。看完報價單我不得不承認,再沒有比這更詳細具體的報價單了。而且在協商好的為期兩周的施工時間里,這家裝修公司會在每天傍晚通過郵件向我詳細地匯報當天的裝修進度和第二天的裝修內容,并附上當天裝修位置的細節圖片。房間裝修結束后的樣子也和我的預期分毫不差。
工期結束的前一天,當我去驗收的時候,裝修公司的人發現墻上有一個直徑大約兩毫米的污點。他誠惶誠恐地對我說:“我對我們公司的技術有絕對的信心,但是出了這樣的問題,真是太對不起了。我們明天為您重新粉刷。”“就這么小一點兒,算了。”我回絕了他的請求。
日本的“自動水洗坐便器”
事實上,中國的很多寫字樓里都在使用日本的技術。走進北京新建的髙層寫字樓,您就會發現,大樓的電梯一般都是日立、三菱、東芝等日系品牌。洗手間里的便器上也印著“TOTO”的商標。“TOTO”(東洋陶器)是1917年于福岡創立的日本最大的水洗機器制造商。該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自動水洗坐便器”已經在世界多個國家銷售了3000萬臺,如今主攻中國市場。
“自動水洗坐便器”的發明,使洗手間這個原本帶著些許臭味的“五谷輪回之所”變成了一個舒適的空向。坐便器可以設定溫度,讓冬天也感到暖和。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通過按鍵來調整沖洗臀部的水流速度、流量以及溫度,甚至還可以用水給臀部按摩。羞于被人聽到如廁聲音的女性也可以通過按鍵播放流水的聲音。如此精細的技術是日本人的拿手絕活。
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日本館內展示的日本最新科技成果之一就是“TOTO”公司的“未來型洗手間”——當感應到使用者靠近時,洗手間的坐便器會自動打開蓋子,然后提供一系列無微不至的服務。當您“如廁”結束,走出洗手間的時候,相信您的心情滿足無比。而事實上,我也采訪了幾個剛剛走出日本館的中國游客,他們都說:“里面的洗手間真是太棒了!”這就是日本的“細膩技術”。
關于“牙簽”的謎團
另外,我解開了一個2009年我剛來中國時一直無法解開的關于“牙簽”的謎團。我一直有飯后用牙簽剔牙的習慣。即使是在過去的3年里在中國吃中餐,我也餐餐少不了牙簽。不過,每次在中國餐館打開裝牙簽的小紙袋時,我都會發現,里面必定裝著兩根牙簽。
一開始,我覺得一定是工作人員在包裝的時候弄錯了。可是,后來每次都看到一個牙簽袋里裝著兩根牙簽,我的腦海里就浮現出一個問題:“這是為什么呢?”每個人的臉上都只有一張嘴,嘴里都只有一口牙,在日本一個牙簽袋里肯定只有一根牙簽。而且,牙簽又不能像筷子一樣可以兩根并在一起夾東西,所以我怎么也想不通“一個袋里裝兩根牙簽”有什么必要。在那之后的半年時間里,每次去吃飯的時候,我都會被這個關于牙簽的“謎題”弄得煩惱不已。終于有一次,我在剔牙的時候,突然聽見“咔”的一聲,牙簽應聲折斷了。在那一瞬間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中國的牙簽,容易斷!
日本的牙簽質量過硬,不論怎么剔牙都不會斷;為了防滑,用手指捏住的一端凹凸有致;剔牙的一端雖然細得不到1毫米,但是依然很難折斷。而中國的技術就沒有如此細膩了。相比之下,中國的牙簽不過就是一根細木條。于是,我終于解開了這個縈繞在心頭很久的“謎題”——兩根牙簽中的一根是“備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