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艷
摘要:近年來,管理變革、科技創新、內外商業環境變幻莫測,對傳統財務管理模式構成挑戰。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在標準化、制度化、流程化和IT技術基礎上,促進、支持了價值創造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對財務人員角色形成挑戰。本文首先探討了財務共享對財務轉型的促進作用,然后分析了包含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專家團隊的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模式,以及財務轉型對財務人員角色轉換形成的沖擊,提出了財務人員應對策略。
關鍵詞:財務共享 財務轉型 財務人員
財務的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對各業務信息分析形成財務管理報告,為管理層提供資金、預算、投資、風險、合規、稅務等方面的決策支持,創造價值。近年來,管理變革、科技創新、內外商業環境變幻莫測,在“大智移云”的時代,財務部門不能只是提供報表,而是要從各個維度進行經營績效分析。面臨新環境和新挑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作為一個新的獨立運營的業務單元,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整合并集中處理企業重復性、易標準化、流程化的業務,將高素質財務人員釋放到業務財務、戰略財務,降低成本提質增效,業財融合,提供強有力的業務支持、戰略決策支持,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開啟了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轉向價值創造。財務共享模式促進財務工作從傳統的核算財務轉向管理財務,由價值守護轉向價值創造,這也是財政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要求。產業創新轉型升級促使財務管理模式轉型,財務人員轉換角色。
一、財務共享模式促進財務轉型
在 “大智移云”等新型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管理在流程、制度、組織上創新,催生了企業流程再造、打造學習型組織。變幻莫測的商業環境、企業的變革要求財務提供價值支持,財務不再是被動地執行,而是要主動參與業務價值鏈。企業開始探索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整合財務資源,提質增效,提供業務支持、決策支撐。
財務共享模式建立了統一的會計科目、會計政策、核算流程、信息系統、數據標準,將會計核算予以標準化、流程化、集中化處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創新業務時開始探索財務共享模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價值創造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向事前預測、事中建議、事后分析轉變。這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包含戰略財務即公司層面的控制和管理、業務財務即深入業務前端的全價值鏈業務支持、共享財務即交易處理和分析、專家團隊即擁有財務核心能力的技術和專業團隊。
(一)戰略財務
戰略財務是從公司層面進行控制和管理,屬于財務職能的指導層。以頂層視角設計全面的財務政策,對整體財務管理起引領作用;為高級管理層提供戰略決策支持;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適應監管層的管理要求,穩健發展。戰略財務的職能圍繞財務管理預測、決策、計劃、控制開展,涉及財務體系架構與維護、資本運營、決策支持、價值管理等多方面。
(二)業務財務
業務財務處于業務價值鏈中,支持和助推業務單位的管理需求,屬于財務職能的控制層。業務財務的職能包括深入各業務條線,以財務的視角探索業務條線的需求,切入價值鏈各環節,將財務與業務經營結合,提供財務支持;采集、分析、加工共享服務中心數據,輸出有效的預算、績效、稅務、風險合規等管理會計信息,為相關決策者提供有力支持;計劃、預測、分析、項目績效管理,推動企業價值最大化;協調各業務單位的財務運營。業務財務可以說是“業務中的財務專家,財務中的業務專家”,促進業財融合。
(三)共享財務
共享財務處理交易和分析,處于財務職能的執行層。用統一的標準、流程、信息系統,集中完成同質性業務處理,對財務共享中心數據進行加工分析,提煉有效的管理會計信息。做到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統一,集中化、規模化、流程化,規模效應明顯。對于在發展中規模不斷擴大,分支機構數量多,業務具有同質性、分散化、重復性特點的企業,采用共享模式有助于提升整體管控效率,創造價值。
(四)專家團隊
專家團隊由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中的專家組成,對創新的業務模式、會計政策、核算、風險合規、稅務、資金、匯率集中研究提供專業指導;對重點項目、重大事項提供財務支持。作為財務的專業技術中心,提供技術和專業指導。由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和專家團隊共同組成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形成了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的集合體,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財務轉型促進財務人員角色轉變
財務共享推動了價值創造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的轉變,對財務人員的傳統工作模式也形成了沖擊,財務人員價值轉型迫在眉睫,需要向共享財務、業務財務、戰略財務、專家團隊轉型。
(一)從被動執行者到主動參與者轉型
傳統的財務工作是按照既有政策被動地執行、記錄業務事項、按照傳統的會計報表被動地進行事后財務分析。財務共享模式改變了財務人員被動執行的模式,促使財務人員轉變為財務信息提供者、戰略支持者、業務合作伙伴。財務信息提供者為戰略決策者提供財務數據和管理信息,負責體系構建與維護,利用互聯網打造職能財務,提供高質量的會計服務。戰略支持者,參與到全價值鏈研究、行業研究、戰略控制戰略風險研究、盈利模式、財務資源優化、風險管控等方面。業務合作伙伴,需要深入業務前端,業財融合,將會計關注的重點由核算轉向管理,切入市場、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價值鏈各個環節,將財務信息轉化為可視化的業務管理價值信息。利用系統或流程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幫業務部門梳理哪些活動可以通過標準化、自動化遷移到共享服務環境,實現高標準、高效率、低風險的處理,讓業務部門將自身資源集中到具有更高價值的活動上。財務共享中心的數據采集、分析、加工處理能力提升,對財務風險、業務風險、經營風險、合規風險,做出一定的預判預警,財務人員從幕后走向臺前,從被動執行到主動參與,由事后的財務分析轉向事中甚至事前,做好事前的預算管控、事中的財務管理控制,防范企業風險,為管理層提供及時的決策支撐。
(二)從價值守護到價值創造轉型
財務轉型正在從成本費用的核算轉向如何讓財務創造更多價值。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財務人員的主要角色是成本費用核算、資金結算、報表編制、會計檔案管理、稅務核算等基礎工作,作用主要是價值維護,為股東、債權人、供應商、客戶等利益相關者守護公司的價值。在共享財務、智能財務等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傳統的財務職能需要轉型升華,需要向管理會計轉型。
戰略財務參與戰略的制定并推進實施落地,進行全面預算管理和績效管控,為決策層提供全面的經營管理信息。業務財務深入到業務前端,參與全價值鏈的價值創造。共享財務利用信息化系統提供數據支持,真正地從企業價值的“守護者”轉變為企業價值的“創造者”。
在“大智移云”時代,隨著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在財務領域的廣泛應用,將一部分高素質的財務人員從重復、繁瑣、低價值創造的工作中釋放,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創造型、管理型、戰略型工作中,將工作聚焦在創新的業務模式、新研發的產品、新開發的客戶群及應用上。
(三)從會計核算到經營管理轉型
傳統的財務模式下,財務人員主要是從事成本費用的核算等基礎性財務工作,重復度高、技術含量低、可替代性強、低價值創造。財務與業務相分離,業務人員主要從事采購、生產、銷售、研發等價值鏈環節,財務人員局限于業務循環中單據的賬務處理、報表提供,并不會深度挖掘其中的財務信息轉換為管理需要的業務信息,傳遞給業務部門,與業務部門溝通。但是在財務轉型業財融合的大趨勢下,業務與財務是相輔相成的,財務主動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提供事前預測、事中管控、事后監督。
利用財務共享中心的數據,加強參與財務預測、決策、計劃與風險控制,為管理層決策層提供及時的管理會計信息,決策支持。促進“業財融合”,由核算記錄型向管理分析型轉型。深入市場、研發、采購、生產、銷售每個價值創造環節中,參與企業全過程的資金流、信息流和實物流的管理,提升財務運營效率,提供深入價值鏈的業務支持和決策支持,提供集團層面的決策支持、業務部門的決策支持、績效管理。
三、財務人員角色轉變應對策略
在價值創造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下,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的財務應用,財務越來越智能化。傳統的財務人員在一定程度上會被人工智能取代,財務人員角色勢必要轉換,轉向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新型的財務職能架構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挑戰,財務人員可以從思維、專業知識、技能、素養等方面突破瓶頸,培養新的職業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應對挑戰。
(一)利用互聯網思維,樹立大會計概念,向管理會計發展
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化時代飛速發展,財務工作逐漸智能化,財務工作更加便捷高效,信息傳遞加工方式都發了翻天覆地地變化。財務工作流程優化,先進信息系統的應用,都需要財務人員順應其變,利用用戶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大數據思維等互聯網思維方式,樹立大會計概念,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走向管理會計。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思維,為客戶創造價值;用平臺化的思維促進業財融合,打造員工個人平臺;樹立跨界思維,打破財務封閉的邊界,深入全價值鏈業務環節;利用大數據思維,將財務數據轉化為管理信息。
(二)豐富知識體系,提升專業素養,向綜合人才轉型
在財務轉型的新環境下,傳統財務人員向戰略財務、共享財務、業務財務轉型,財務人員成為“業務中的財務專家,財務中的業務專家”。這都要求財務人員豐富知識體系,搭建復合型知識結構,提升專業素養,向綜合人才轉型。首先,在掌握財務專業知識基礎上,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掌握多元化信息,需要涉獵經營、經濟、金融、統計、稅務、法律、工程、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知識。其次,提升分析預測能力和管理能力。財務人員需要與業務模塊建立合作伙伴,主動了解企業的經營過程,利用共享財務數據,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做出預判分析。
(三)提升信息技能,培養數據采集、分析、加工、建模能力
財務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信息系統,承載著大量的業務信息和管理規范,從財務末端追本溯源到業務前端,這一過程促使企業業務流程變革,促使流程規范化、標準化。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重復性、易標準化、集中程度高的財務工作被計算機和財務機器人取代,財務越來越智能化。財務需要“大數據”化,通過與業務價值鏈的融合,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的信息進行采集、加工、處理,形成財務數據中心,構建企業的數據神經網絡,利用大數據輔助企業管理、經營布局、探索創新業務領域、開創新的商業模式,提供創新決策支撐。因此,財務人員需要提高數據挖掘能力,發現數據背后的信息,發現數據的規律性,將數字轉化為價值。如何從繁復的信息中篩選出適合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的數據,管理層需要的信息,這就要求財務人員提升信息技能,培養數據采集、分析、加工、建模能力,轉向管理決策,支撐公司的戰略和經營。
1.數據采集。數據的采集包括生產、經營、財務等活動中的各種憑證。這些憑證需要轉換為大數據會計系統可以識別的信息。這就需要財務人員有一定的數據庫、編程語言、數據處理軟件的學習能力。
2.數據分析。財務人員在搜集基礎信息后,進一步對其分析才能為管理層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信息。可以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例如可以用線性回歸的方法,分析影響經營、財務、生產的影響因子和權重,從而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
3.數據加工。原始數據的真實性存疑,如果不對原始數據加工,可能導致進入數據庫的數據虛假不可靠,影響管理層的決策信息。這就需要財務人員具有數據分析知識、模式轉換知識、數據校驗知識。
4.數據建模。當原始數據轉換進入大數據平臺后,就需要財務人員進行財務建模分析,篩查關鍵風險點,分析企業當前存在的主要風險。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有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建模分析。例如可以借鑒多因素模型、主成分分析法,構建影響績效、財務風險的各種因素和相關性,從而為決策提供支持。可以利用均值方差理論建模,分析發現明顯偏離均值的數據,重點分析異常原因,從而找到管理突破口。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開啟了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轉向價值創造,同時也對財務人員轉變提出了挑戰。在企業業務模式不斷創新,財務共享模式的構建,財務越來越智能化的背景下,財務人員必須順應其變,提升自身思維、知識、技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讓財務創造價值,增強企業整體的價值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敏,仵昱,劉媛媛.財務共享背景下企業財務價值轉型的研究[J].財會研究,2020(7):174-175.
[2]陳和平,胡雷.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財會人員轉型路徑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8(03):70-71.
[3]李桂榮,劉卓然.財務共享、財務智能轉型與財務人員角色轉變[J].會計之友,2017(10):21-23.
[4]冀亞楠.淺議集中共享模式與財務職能的轉型[J].現代商業,2017(30):226.
[5]陳劍,梅震. 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6]陳虎,孫彥叢,趙旖旎,常亮.從新開始——財務共享 財務轉型 財務智能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
[7]陳虎,孫彥叢.財務共享服務 [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