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0月13日,《浙江人大》雜志宣傳工作會議在寧波市鄞州區舉行,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李火林出席會議并講話。李火林指出——
提高站位,深刻把握宣傳戰線面臨的宏觀背景和機遇挑戰
李火林指出,立足當前國際國內形勢,要重點聚焦五個方面宏觀背景,深入思考五大方面新課題。
一是聚焦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深入思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從國內形勢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但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從國際形勢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向縱深發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劇了這一趨勢,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我國正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復雜最為不確定的國際環境。從事新聞宣傳的同志,只有深入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黨中央對當前國內外形勢的科學分析研判和戰略部署,胸懷兩個大局,深刻把握我國發展的宏觀背景和階段性特征,才能保持清醒認識、戰略定力、充足底氣,才能認清方向、抓住機遇、融入全局,搶占輿論制高點,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二是聚焦兩個“新發展”判斷,深入思考人大工作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8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作出了“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袁家軍書記強調,“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只有直面新挑戰、把握新機遇,才能書寫新答卷、打開新境界”。這就要求各級人大牢牢把握兩個“新發展”的重大判斷,深入思考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給我省人大工作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按照“把牢圖”的要求,加強對我省“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專題調研、專項審議、審查批準等工作,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對人大宣傳工作者來說,主要是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讓“十四五”規劃更加符合全省人民所思所想所盼,引領和帶動全省人民更好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三是聚焦兩個“十大任務”,深入思考如何高質量推進現代法治體系建設。在近期省委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袁家軍書記深刻闡述了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題主線,明確提出了需要回答的“10大新課題”,需要交出的“10張高分報表”。他強調省域治理“四梁八柱”基本成型后,要加快從“事”到“制”和“治”的轉變,用制度固化優勢并轉化為治理效能;并指出要全面創新“法治為基”理念,努力實現各項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確保各項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有序運行。回答好“10大新課題”,交出“10張高分報表”,是當前全省包括各級人大必須完成的兩個“十大任務”。人大處于民主法治建設一線,要變壓力為動力,變被動為主動,變平凡為非凡,高質量推進立法、監督、決定等工作,擦亮“金名片”、打造“新名片”,為完成“10大新課題”和“10張高分報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人大宣傳戰線的同志,要加大對人大履職行權的宣傳,及時把具有浙江特色的創制性立法、區域性立法成果宣傳出去,把推動法律法規有效實施、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成效傳播出去,把人大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送出去,為推動形成法治建設的先行優勢,跑出法治浙江加速度,創造良好輿論氛圍。
四是聚焦“兩種制度”競爭,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展示中國人大制度的優越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在過去9個多月時間里,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中國之治”和“西方治亂”形成的強烈對比,再一次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浙江要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就意味著直接把浙江推向了兩種社會制度和治理模式比較競爭的最前沿,就意味著浙江下一步的工作要加快實現從“事”到“制”和“治”的轉變。要建設展示人大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必須重點宣傳黨領導人大工作的政治優勢,彰顯黨的領導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人大制度是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重要渠道和平臺;重點宣傳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優勢,彰顯各級國家機關既各司其職又協調高效運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越性;重點宣傳密切聯系代表和群眾的組織優勢,彰顯人大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凝聚社會最大共識,匯聚建設“重要窗口”的磅礴力量的實踐偉力。
五是聚焦媒體“兩大挑戰”,深入思考如何發揮雜志刊物的獨特優勢和作用。一方面,移動互聯網已成為傳統媒體的一大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強化互聯網思維,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發揚斗爭精神,主動應對網絡時代帶來的各種風險挑戰。另一方面,媒體融合是傳統媒體的又一大挑戰。傳統媒體要在互融互鑒互學中找準自身定位、凸顯比較優勢,始終保持內容定力,專注內容質量,擴大優質內容產能,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形式活潑的信息內容,牢牢掌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各級人大刊物,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做強人大制度理論和實踐宣傳這一長板,在融合發展中練就“硬功夫”,從容應對各種困難挑戰,化危機為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
奮發有為,打造展示人大制度優越性的重要宣傳窗口
李火林強調,打造展示人大制度優越性重要宣傳窗口,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揚優勢,進一步明確“十四五”時期我省人大宣傳工作包括辦刊工作的目標方向,不斷推動我省人大宣傳工作實現新跨越。
一是要在“四真”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的重要陣地。“四真”就是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黨的創新理論。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打造學習、宣傳、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栗戰書委員長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來自于豐富的實踐和深刻的理論思考”,“很多都同總書記主政地方時的思考和實踐一脈相承又不斷發展”,“特別是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時,對人大工作、立法工作進行了系統思考和實踐”。我們要充分依托浙江“三個地”的政治優勢,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自覺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重要思想武裝頭腦、統領人大工作。第一,要真正做到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重要思想十個方面重點內容、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增強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以理論清醒保持政治堅定,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第二,要真正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世界觀、方法論來認識和解決人大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第三,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把總書記在浙工作期間留下的寶貴思想、寶貴經驗、寶貴做法學習好、宣傳好、傳承好,推出一批具有理論價值、時代價值、實踐價值的研究宣傳成果,指導推動新時代浙江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
二是要在“四新”上做文章,努力成為全國人大系統辦刊的模范生。要認真學習貫徹袁家軍書記提出的全面創新五種思維的要求,推進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方式創新、版面設計創新,使人大宣傳和雜志辦刊工作始終處于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進取姿態。第一,要推進理念創新。要突出制度力量,多從制度和治理的視角,讓人民群眾覺得人大制定的法規、依法開展的監督活動確實有用、管用。要突出受眾視角,把抽象的人大制度理論與具體的人大工作實踐結合起來、把深邃的制度思想和群眾關注的現實問題統籌起來,找準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主動設置議題,回應社會關切。第二,要推進內容創新。要堅持“內容為王”,不斷鞏固和提升內容生產這一核心競爭力。要報道好中央和省委關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基層人大探索實踐、人大代表依法履職風采,反映好全省人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工作的擔當作為、履職成效。第三,要推進方式創新。從雜志辦刊看,尤其要講好人大故事。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既要講好黨言黨語、法言法語,還要講好群言群語、網言網語,把我們想講的和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使人大故事為受眾認同。第四,要推進版面設計創新。要在繼承以往好的做法基礎上,推陳出新、除舊布新,完善欄目設置、優化版面設計,更好凸顯省級人大機關刊物的權威性、莊重性、可讀性。
三是要在“四融”上補短板,努力展示人大刊物在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中積極作用。與機關融合,就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銘記辦刊宗旨,自覺把雜志宣傳擺到服務保障常委會中心工作中去。與基層人大融合,就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深入一線調研采訪,報道更多具有浙江辨識度的人大工作“新名片”。與主流媒體融合,就要善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與央媒、省媒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不斷擴大浙江人大工作的輻射面。與新媒體融合,就要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拓寬優質內容的傳播渠道。推進“四融”不是一朝一夕、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第一,要有憂患意識。面對新技術新媒體帶來的沖擊,要切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順勢而為、推進轉型升級,真正將人大雜志打造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人大宣傳主流媒體。第二,要持續開展“請進來”“走出去”。不僅要邀請省內外主流媒體、高校專家學者為編輯部同志“傳經送寶”,還要積極向央媒、省媒等提供報道線索和優質新聞產品,不斷把浙江人大的好聲音在更高能級的平臺傳播出去,提升浙江人大工作的美譽度和知曉度。第三,要積極推進傳播方式的“嫁接”。要繼續放大雜志圖片報道的優勢,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吸引讀者。紙質刊物和雜志網站,是雜志辦刊工作的“一體兩翼”,要更加重視發揮雜志網站的作用,提高點擊率、關注度,彌補紙刊出版周期長、時效性弱、容量有限的不足。
四是要在“四力”上挖潛力,努力推出更多“鎮版之作”和精品力作。“四力”就是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四力”是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是創作精品力作的前提和基礎。踐行好“四力”,第一,必須有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讓人大新聞作品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深厚的人民情懷、濃厚的生活氣息、鮮明的時代特色。第二,必須有腳踏實地的實干擔當。好新聞是跑出來的,好記者是苦出來的。腳板底下出新聞,汗水永遠是寫作的墨汁。要多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去,多到基層人大工作一線去,多到遍及城鄉的代表聯絡站點去,俯下身、沉下心,把文章寫在浙江大地上,推出更多接地氣、沾泥土、帶露珠的優秀原創作品。第三,必須有較強的敏感性和鑒別力。既要“見一葉而知深秋”,善于從人大新聞“富礦”中挖掘提煉“金礦”,又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劃清是非界限,抵制錯誤思想觀點侵蝕。第四,必須有把“冷板凳”坐熱的工匠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成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中努力作出不平凡的業績。要練就非凡筆力,多采編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報道,以好作品來吸引讀者、感染讀者、影響讀者,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飛入尋常百姓家”。
求精求專,為建設重要宣傳窗口提供人才支撐
李火林強調,做好人大宣傳工作,關鍵在人。要深入貫徹省委關于建設高素質強大人才隊伍的決定要求,著力打造“唯實惟先、善作善成”的團隊文化,努力建設與重要宣傳窗口相匹配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
一是要打造一支業務精通的新聞采編隊伍。從事人大宣傳工作的同志,要不斷加強學習,苦練基本功,讓自己成為既“上接天線”又“下接地氣”,既掌握人大制度知識又熟悉新聞宣傳業務的“頂尖高手”。要進一步選優配強縣(市、區)人大通訊員隊伍,通過網絡視頻培訓、組織開展聯合采訪、召開雜志筆會等多種形式,加強業務指導和實操訓練,培養一批人大新聞宣傳的“前沿哨兵”。
二是要造就一支富有造詣的理論研究隊伍。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本屆省人大常委會及機關高度重視人大理論研究工作,把理論研究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力求取得一些系統性、創新性、突破性的重大成果,努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大理論研究高地。為推動形成濃厚的理論研究氛圍,交流各地最新研究成果,今后每年將編輯出版兩期《浙江人大》雜志理論專刊。雜志社要積極協助機關相關處室,緊扣人大研究的前沿問題,精心策劃好每期專刊的主題;要健全激勵機制,引導、吸引社會各界參與人大制度理論和實踐研究,助力培養造就一支一流的人大研究隊伍,使我省成為宣傳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重要思想的理論高地。
三是要建設一支精干高效的雜志發行隊伍。《浙江人大》雜志不僅是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刊物,也是全省人大的宣傳主陣地。發行工作是編輯工作的延伸,在辦刊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要著力加強雜志發行隊伍建設,以11個設區的市人大為中樞和骨干,逐步實現省、市、縣、鄉鎮(街道)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力求把原有的陣地鞏固好、把新的潛力挖掘好,征訂發行穩中求進。比如,針對各地建立街道議事組織的情況,鼓勵各地街道為議事員個人訂閱。目前,雜志2021年征訂發行工作已經啟動。希望各地人大高度重視雜志發行工作,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圓滿完成2021年的發行征訂任務,努力讓雜志成為各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案頭用書,成為推動浙江人大工作不斷前行的指導手冊。